在我们展望新世纪文学的发展前景时,我们理应对20世纪的后20年文学思潮有更深刻的体认,不但因为其成就较大,还因为它已经融入到新世纪的文学变化之中,有可能从一定程度上决定本世纪文学的发展动向。从这种意义上讲,陈传才先生的《中国20世纪后20年文学思潮》为理解当下的文学状况提供了有重要认知价值的参照系,它对于了解刚刚过去的那段文学及我们的精神状况都有意义。该书的特点是突出的: 文学文本分析、文学运动描述与理论研究的统一。陈先生长期研究文艺理论,但平时又极为关注当代文学的发展,并努力将文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理论去分析文学文本、文学思潮等文学现象;另一方面,他还善于从文学现象中印证自己的理论探索,提出自己的理论命题,并及时地指出有些理论的得失。这样,使理论与现象达到了高度而有机地统一,一方面避免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使理论在阐释文学现象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增加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度;另一方面,文学现象也不再是一盘散沙的东西,通过梳理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宏大交响乐的音符各具其能又共同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而且,作者抓住了文学思潮本身发展的连贯性,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新潮实验文学,新写实主义文学,女性主义文学等等,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角度论述了其发展的转迹和历史必然性,既没有以自己的认识来剪裁文学现象和文学事实,也没有只罗列现象(或拘泥于就事论事),从而使宏观概括与微观辨析相得益彰。如在论述新时期文学思潮发生时,作者就从质疑“文革”、推动社会变革和观念更新的角度论述了“伤痕”与“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但从历史、现实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其产生与发展的必然原因,还通过大量的文本分析揭示了其主要特征,论从史出,史论得到较好的结合。 强化理论的穿透力。与其它当代文学思潮的研究相比,该书突出了理论分析的作用,这样,避免了偏激的判断。同时这种判断又是建立在大量的对文本分析、作家分析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基础之上的。因此,不但分析了各个思潮的得失,而且指出了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如在分析新潮实验文学时,作者指出了其拒斥文学社会性、疏离人文主题的缺陷,进而指出了其原因是新人本主义哲学、形式主义的创作倾向,以及对现代性的误读(即混淆了“体”、“用”,错误地处理中国现实与效仿对象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现代性理论的基点:要处理好社会性与个体性、审美性与功利性、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不仅仅是对文学思潮的分析,而是由此扩展到对现代性问题的思考,且以文学发展的角度展示了这个问题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此外,作者还对作为文学思潮的重要内容的文学理论进行了探索,如对现实主义理论的新探索及其发展的新形态,即新现实主义的研究。作者还涉及到对文学的基本看法:“文学是主体对象化的审美物化形态”、“文学是审美认识与价值创造的产物”,并对这些命题进行了独到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