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作 者:
黄济 

作者简介:
黄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重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两个基本问题: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文章指出:从实际出发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据当时的历史任务,提出和解决教育问题,我们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回答当前面临的教育问题。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09 期

字号:

      20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了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活动,结果得票高居榜首者是马克思(1818.5.5-1883.3.14)。(注:马克思主义光辉不灭[N].光明日报,2003-2-15.)

      “千年伟人”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不是专业的教育家,没有留下系统的教育专著,他的(包括恩格斯的)教育思想,包括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中:有的是从哲学方面论述的,有的是从经济学方面论述的,更多的是在共产主义学说中论述的。他阐述的教育基本原理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社会主义国家现代教育建设的基石。马克思对教育的论述是多方面的,现就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两个基本问题,谈点学习体会。

      一、关于教育的社会性质问题

      综览中外教育史,有关教育的定义不下千百条,但从教育的育人的社会职能来看,教育与社会和人的三边关系,永远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西方教育史中,长期存在着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之争;在我国,也不乏从社会需求和从个人的发展论教育的言论;这正是教育与社会和个体关系的不同观点的反映。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也是教育史中长期存在的观点,在外国有,在中国也有。因而确定教育的性质,正确认识和阐明教育与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三者的关系,特别是确定社会关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应是研讨教育本质并使其走向科学化的根本问题。

      (一)社会关系决定教育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从社会关系决定教育的性质出发,科学地阐明了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的本质、作用和教育的历史性、阶级性等根本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在批判资产阶级的伪善和对共产党人的攻击时指出:“而你们的教育不也是由社会决定的吗?不也是由你们借以进行教育的那种社会关系决定的吗?不也是由社会通过学校等等进行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干涉决定的吗?共产党人并没有发明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他们仅仅是要改变这种影响的性质,要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1卷269.)这段话,不仅指出了教育的社会性,同时也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阶级性,说明这个问题并不是共产党人臆造出来的,而是客观的存在。它科学地阐明了在阶级社会中教育的阶级性实质,它不但揭露了资产阶级的伪善,批判了资产阶级捏造的教育超阶级的谎言,同时也是对教育史中长期存在的教育生物起源论的非科学性的有力批判。它不仅是对教育本质问题的科学界定,也为无产阶级争取教育权而斗争和为社会主义教育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教育的社会性和阶级性的论述,在长期的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曾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把文化(包括教育在内)定义为:“一定的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624.)这段话,可以作为教育与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典型概括,它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教育的建设,都曾发挥过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在我国长期的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处理好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缺乏对教育职能的全面理解。如过分看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片面强调教育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作用,而对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教育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特别是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关怀,都有所忽视,结果使教育理论和实践走向极为狭窄的和偏颇的道路,产生了不少负面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应当引以为戒。

      另外,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社会制约性的观点出发,环视我国在加入WTO之后教育出现的新问题:教育的世界性加强了,国际间教育活动的交往将更为突出,教育服务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教育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这些是符合《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化的基本观点的。当然,今天又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教育中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沉着地应对。

      (二)工人阶级争取教育权的斗争纲领

      马克思从社会关系决定教育的性质和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阶级性出发,确定了工人阶级争取教育权的斗争纲领。

      马克思在1866年写的《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提出:“我们把教育理解为以下三件事:第一,智育。第二,体育,即体育学校和军事训练所教授的那种东西。第三,技术教育,这种教育要使儿童和少年了解生产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运用各种生产的最简单的工具的技能。”(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第16卷218、217,第2卷410,第46卷167,第3卷23,第3卷507,第23卷535,第20卷318,第23卷530.)在这个“指示”中,为什么在教育上只提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三件事”,而不提德育呢?这是长期以来在学习马克思教育思想时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