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

作 者:

作者简介:
田正平,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朗,浙江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杭州 310028)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基础学科,又与历史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近1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教育史学科在观念的转变和方法的创新、贴近现实与参与现实意识的增强、研究视野与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理论建设的探索与加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涌现出一批重要成果,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教育史学科应在深入开展专题性研究、积极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型与综合性研究、提高教育史研究的理论水平和推进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教育历史的文明古国,但教育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20世纪初才出现。19世纪后半叶,在“西学东渐”潮流的推动下,西方近代学科分类观念的引进和教育制度的导入,为教育史学科的产生创造了条件;20世纪初,中国近代学制的颁定和实施,把教育史纳入大学堂及师范学堂的课程教学体系之中,从而使教育史学科在制度上得以确立。一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教育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教育史学科建设已获得丰饶的成果,人们对中外教育历史的认识也渐趋深入。其间,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教育史研究曾出现过两次高潮时期,即20世纪20年代初至抗战爆发,以及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而且“第二个高潮要远甚于第一个高潮”。(注:杜成宪,崔运武,王伦信.中国教育史学九十年(前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6.)特别是近20年来,教育史学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坚持为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向,在广泛吸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科学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研究,取得了若干重大进展并涌现出一批重要成果。同时,不可否认,较之教育科学和历史科学的其他各门学科,教育史学科建设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教育史学科的发展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和困难。本文拟对近10年来教育史学科建设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重要成果作一扼要的回顾和评介,着重分析其基本特征及动态,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教育史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一、教育史学科的重大进展及重要成果

      (一)研究观念的转变与研究方法的创新

      近10年来,教育史学界进一步认识到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国家的教育不仅受制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而且受到这一时期和这一国家的社会思潮、文化传统、科技水平、民众心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教育史研究必须全面深入地把握各种社会因素,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综合,才能真正揭示出教育演变、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在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任何地区,教育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教育将文化加以有目的、有意识的传承和嬗递,又通过选择与重组而实现对文化的改造和创新,这种选择与重组、改造与创新既包括了对原有文化要素及传统的选择与认同,又包含了新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导致了整个文化系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教育史研究必须把教育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充分关注传统与变革、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揭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文化与教育变革的历史基础及传统依据。基于上述认识,教育史工作者经过辛勤的探索和努力为教育史学科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和成果。

      1.打破传统的古今畛域,深化教育通史的研究。例如,《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王炳照、阎国华主编,全8卷)继承了以往中国教育史及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古往今来的教育思想以各家各派的教育学说及各个时代的教育思潮为经,以其代表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业绩、著作和观点为纬,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教育思想产生、发展、转换、变革的历史,遂成为这方面的集大成之作,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及教育遗产提供了历史的借鉴。继此之后,《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李国钧、王炳照主编,全8卷)在吸取前人有关中国教育制度的大量先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勾勒出中国教育制度演变的历史轨迹,被学界誉为“迄今国内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时间跨度最长的中国教育制度史著作”。(注:马镛.理论创新,方法创新[N].中华读书报,2001-4-18.)

      2.坚持史论结合,运用新的理论和观点进行研究,加大了教育史研究的理论力度。例如,《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丛书》(田正平主编)由七种专著组成,该丛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吸取了国内外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成果,分别从近代学制、教育理论、留学教育、教科书、教会学校及区域教育等各个层面论述了中国教育从传统走向近代的深刻变革过程,探讨了新式教育产生、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内在联系,总结了近代教育家在吸收融合外来文化教育、改造陈旧传统教育、建立和发展新式教育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认为,这套丛书“通过科学地总结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一定可以为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注:田正平.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丛书(总序)[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3.)再如,《近代教育与社会变迁丛书》(田正平主编)由五种专著组成,就近代华侨教育、近代教育财政、近代商人办学等专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或空白。

      3.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开展中外教育史的比较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200万字的《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张瑞璠、王承绪主编,全3卷)围绕着宗教与教育、科学技术与教育、选才制度与教育、启蒙教育思想、近代高等教育、近代普及义务教育、多元文化与教育、教育改革理论等重大课题开展中外比较研究,熔比较教育、中外教育史及文化科技史于一炉,堪称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均富创新意义的多学科交叉型研究成果。有的学者指出,其中关于近代教育比较的两卷“不仅为研究近代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而且使中国近代教育史学科增添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注:王炳照.教育史[A].曾业英.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24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