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教育战略框架概览 1.美国2001-2005年国家教育战略框架 2001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发表了《2001-2005年战略规划》(The 2001-2005 Strategic Plan)。规划的引言中有这样一句表述:“本愿景建基于10年来愈益增长的全国性认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美国教育部在达成国家教育目标上所需要的领导角色。”这一表述暗示,尽管美国是实行教育行政分权制的国家,教育服务一直是联邦教育部的首要职能,但中央政府的教育战略构想对各州教育决策的影响以及各州对联邦教育部在全国教育改革中统筹地位的认同已超过以往。因此,这份战略规划是能够反映美国2001-2005年间全国教育发展与改革基本走向的。 在这份长达622KB的文件中,联邦教育部不仅围绕其中心使命设定了2001-2005年间联邦教育部的四大战略目标,而且对每一战略目标(goal)又作了具体目标(objective)和指标性目标(target)两级分解,并对各级目标之间的纵向横向关系、制订目标的背景思想、达成目标的具体措施以及评量目标达成度的数据来源均作了详尽的阐释(参见表1)。 表1 美国教育部战略规划目标框架(2001-2005)
注:限于篇幅,本表未将更为细节的指标性目标(target)列出。 2.英国2002-2006年国家教育战略框架 2001年6月,新建立的英国工党政府将原“教育与就业部”更名为“教育与技能部”,并将为全民创造良机、释放潜力和达成卓越作为新教育部的基本工作目标。教育与技能国务大臣艾斯特莉·莫里斯(Estelle Morris)在上任后的多次讲话中,均对这些目标作了强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英国教育与技能部于2002年发布了《传递结果:到2006年的战略》(Delivering Results:A Strategy to 2006),围绕上述目标,全面勾勒出从2002-2006年的英国国家教育战略框架。这份文件和美国的《2001-2005年战略规划》一样,也从战略目标(aim)、具体目标(objective)和指标性目标(target)三个层面上,对今后四年内的英国国家教育战略作了详尽的描述与阐释(参见表2)。其中,具体目标1是针对学前和小学教育的,后两项具体目标则分别覆盖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包括成人教育)阶段。
3.澳大利亚世纪初的国家教育战略框架 1999年4月,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举行的第十届教育、就业、培训和青年部部长议会(MCEETYA)会议上,联邦教育部长和各州教育部长共同签署了《关于21世纪国家学校教育目标的阿德莱德宣言》(The Adelaide Declaration on National Goals for Schooling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简称“阿德莱德宣言”)。这份宣言是根据全球及澳大利亚新的发展形势而提出的国家教育战略,从而取代了1989年“霍巴特宣言”所制订的国家教育目标体系,代表了澳大利亚世纪初的国家教育战略构想(参见表3)。《阿德莱德宣言》只是一份表达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教育共识的框架文件,并未像美、英的教育战略规划那样订有严密具体策略措施和指标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澳大利亚联邦教育部坚守教育行政分权的规则,无意统领各州教育改革的一贯态度。 三国教育战略特点简评 上述美、英、澳的国家教育战略框架是折射西方国家教育改革政策走向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西方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取向方面的诸多共识与共性。这种共识与共性突出表现在下列三点: 1.把“平等”与“卓越”作为教育战略中心使命 “平等”与“卓越”是美国政府在20世纪下半叶的教育改革主题,美国国家教育新战略仍然延续了这个主题,并将其作为新战略的中心使命。在《2001-2005年战略规划》的引言中,美国教育部表达了这样一个强烈的信念:“不能保证其下一代的成长与发展,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成为强大或伟大的(国家)。”教育部接着指出:“教育部的使命是确保全国所有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并促成其在教育方面的卓越。……教育部帮助来自各种背景的学生——不论种族、原国籍、肤色、残障、年龄或性别——在美国教育体系下达成卓越的机会得到保证。”可以说,世纪初的美国国家教育战略框架就是围绕“平等”与“卓越”四个字来构建的。 英国教育与技能部所制订的“为每个人发展其学习创造良机;释放人的潜力,以发挥其最大作用;在教育标准和技能水平上达成卓越”三项战略目标,也可以用“平等”与“卓越”来概括。艾斯特莉·莫里斯在《传递结果:到2006年的战略》的前言中对“平等”与“卓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构建一种能使我们在全球市场中持续成功的经济,我们需要一支比以往受过更好教育并有更高技能的劳动大军;同样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公正而全纳的社会,每个人必须具有实现其一切潜能的机会。现在这已是一种广泛的共识。而新组建的教育与技能部的中心工作,就是同时达成这两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