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导引下的图像阅读

——谈摄影文学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当代文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2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摄影文学和其它艺术一样本质应该是审美的。它不同于文学,文学运用的符号是文字,而摄影文学运用的符号是图像辅以文字;也就是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词符号来展现形象的艺术,而摄影文学是以直观的视觉图像来表现的艺术。文学的形象是潜在的,是需要读者用想象和理解来进行再创造的;摄影文学的形象是直观的,是读者通过视觉可以直接感知的。尽管摄影文学也借助于文字,但文字在摄影文学中不具有独立性,只是摄影文学的辅助符号或一部分。摄影文学也不同于摄影(包括艺术摄影),摄影艺术是单纯的对图像的一般性审美,而摄影文学是在文字的引导下对图像的“定向性”审美。它是运用图像和文字对社会现实做的深入的表达和情与理的思考。摄影文学也不同于影视艺术,影视艺术是“镜头艺术”,也以摄影为主体,但它用连续性的摄影展现动态的事件流程,而摄影文学是以单幅的图像组合来叙事、抒情,是非连续性的,是“跳接”的;它的图像是独立的、静止的。摄影文学的倡导者成东方先生说:“摄影文学是依照艺术的创作规律,通过一幅或若干幅连续摄影画面表现,运用文学进行文字描述,形象地反映生活、塑造人物、抒发情感的综合艺术。摄影文学是文学、摄影、编导、表演、美术等众多艺术的审美复合。摄影文学不仅使摄影艺术突破了传统的纪实性,并冲出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使摄影艺术插上了理想的双翼,把文学想象的描写变成可视的画面,使它既有美的视觉形象,又有精辟的语言艺术。”(注:成东方《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2001年1月5日第1版。)可以说,摄影文学是艺术家以摄影为主体以文字作辅助来反映、观照生活的图文艺术。它“是在全球信息化时代面对快捷的生活流和思维流所出现的运用新的传媒手段从事深度意义阐释的一种新方式。”(注:王岳川《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2001年2月23日第1版。)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长处,也有自己的弱点。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长处,认识自己的弱点,才能使这门艺术变得更加自觉。倘若用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长处去争,无疑是缺少自知之明的。同样,一个批评者用这门艺术的弱点去批评这门艺术缺少这样那样的长处,也是求全责备的。

      摄影文学是对摄影图像的文学性阅读。从思维角度说,文字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产物,也最接近读者的接受思维;而摄影图像显得生活化,展现给读者的是立体丰富生动的信息,但需要读者的思维再次摄取。从审美角度说,文字语言还需要读者想象性的转化,而摄影图像就更加直接,符合审美的直觉化特点。摄影文学也可以说是综合了二者的特长,以图像叙事、呈像、造境,以文字引发、延展、深化图像的意蕴,适应和开拓印刷煤体的审美空间的复合型艺术。诗歌和散文(抒情散文,尤其是写景散文)在中国审美传统中与绘画、摄影有着本性的沟通,都强调“意境”的创造和个性的表达,而摄影诗歌和摄影散文能够直接将读者带到具体的情境——图像中进行审美观照。相对而言,摄影小说的个性是需要慎重把握的。在叙事上,它既没有影视的立体性(有声的语言、连贯的动作、音乐等),也没有文学的灵活性(情节和心理细致的展开、多重复合的叙述与描写等),而是多个瞬间画面的组合。因此,它首先要发挥摄影语言的独特表现力和艺术魅力,其次是充分发挥文字的辅助功能,让两者共同完成审美的合奏。

      如摄影小说《将军泪》(注:文中所列举的摄影文学作品均选自《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以冷峻、严肃的面孔,挺拔、伟岸的形象和黑白分明的对比直观地展现了张自忠将军严于治军、不徇私情的风采和复杂的内心冲突,并以简洁的叙述语言连接图像,叙述故事,暗示出张自忠率军克敌制胜的原因。真切的画面和平实的文字给人带来鲜明强烈的历史感和动人的艺术魅力。

      摄影文学的基础是摄影艺术。摄影通常分为生活摄影、人像摄影、新闻摄影、艺术摄影、广告摄影等。摄影冲洗成可视读的图像,成为生活的“凝固的记忆瞬间”。生活中每一张珍贵图像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故它并不直接呈现故事,只有当事人才能在图像的触动下追忆起某个故事。摄影文学则是用一张或多张图像在文字的帮助下表述故事,用一张或多张图像来叙事、抒情或对生活作深层的思考。如果单纯地用有限的图像来表现,可能是不够的,换句话说,作者仅仅用图像还不足以叙述故事、传达思想情感,这样就可以增加文字来连缀、补充和引发。如季羡林的影像很难传达出一个学者的精神个性和生命特征,而孙绍振的《大树的静穆》则以诗的语言加以点化:“站着是一棵树/坐着更是一棵树/从眼角里长出行走的根/舞蹈的须……”这是孙绍振心目中的季羡林,是他要传达给读者的深层次的精神世界——一个著名学者的人格、智慧、精神和生命足迹。图像因文字的展开而立体化、个性化,文字也因图像而真切、生动、感人!两者相得益彰。离开了文字,摄影不过是一幅生活图像;离开了图像,文字也失去了具体生发感悟的“具体”触媒。这是摄影文学的个性魅力和生命力所在。对于摄影文学,文字(可能是文学性的,但不叫文学文本)并不是占主导地位的,摄影文学应该是以图像为主体的,图像和文学有机组合、和谐统一的艺术形式。摄影图像才是摄影文学的主体语言,因此,摄影图像的审美效果和艺术表现力就显得重要,系列图像的编选和排列组合也显得重要。一些摄影小说,特别是被改编而成的摄影小说,图像成了文字的形象呈现,文字成了图像的说明。显然,摄影文学的图像应该不是文字的简单呈现,而是另一种“语言”的审美传达。

      从创作角度说,摄影文学的作者要有摄影意识——摄影是文学性的摄影,作品是用图像来说话。如果摄影文学作品吸引人打动人的不是摄影图像,而是文字,那无疑是失败的。借助文字来导引、拓展图像的空间和意蕴是需要的,但是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将图像“说”死,弄巧成拙。这里谈谈摄影图像的几个主要的审美特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