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纪嬗递的文化语境中,摄影文学异军突起,以跃然的姿态生长勃发着,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摄影与文学两种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缘何具有如此魅力?在它的潜隐层面具有怎样的文体特征和逻辑理路?这引起了许多学人的思考、言说与阐释。笔者以为,摄影文学的兴盛在于它是一种新的有意味的形式,直观上它由文字与摄影图片(物理影像)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相激相合而形成,摄影图片是它的形式,文字(文学)在这种形式中蕴藉了丰厚的意味;在其深层意义上,图片与文字已经在相互作用中融为一个整体,“意味”就是“形式”本身的意味,“形式”就是这种“意味”具有的形式,二者是道通为一的。 美国学者克莱夫·贝尔曾提出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旨在强调纯形式的审美性质;我国学者李泽厚也指出由于“内容”(意义)已经积淀(溶化)在其中,(纯形式的几何线条)“才不同于一般的形式、线条,而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从学理意义上讲,摄影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有意味的形式,它的美学意味正体现在它不仅可以给人以纯形式的感官享受,而且,由于形式中积淀着特定的观念、意义、想象等更丰富的意义,特别是文字(文学)的参与,赋予了图像以更深远的内涵,给人以富有深度的精神享受。正因如此,它才具有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它的出现才会更加意味深长。 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摄影文学的文体意味在于其“言说方式”已由单纯的文字转向了文字与图像的并重。这一种新的言说方式适应了传媒时代人们的阅读需求,革新了文学的形式,大大提高了文学在人生活中的地位。 摄影文学的种种意味融汇在其中筑成了摄影文学存在的价值。 摄影文学:时代的回声 任何一种艺术种类的产生是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分不开的。那么,摄影文学的出现具有什么样的时代意味呢?它与我们的时代具有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20世纪以来,世界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后现代时期的生产与消费引起了感性至上主义,人们越来越追求当下刺激,理性深度被削平而越来越趋于平面化。生活越来越紧张的节奏、现代人越来越骚动不宁的内心世界,使文字的魅力越来越小,特别是随着电子传媒的勃然兴起,文字的权威被褫夺,图像文化日益在现代文化形态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图像逐渐攫取了它在人们精神消费中的垄断地位,世界文化也因此由文字语言文化向视听语言文化转变。历来有“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被挤到了生存的边缘化境地,日渐失去社会生活和公众意识的支撑,成为一项“寂寞的事业”。然而,从根本上来说,文学是人灵魂的眷顾与牵挂,是人类精神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人类得以诗意栖居的一种方式,面对文学的这种生存窘境,不少人在困惑在焦虑:在传媒时代,人类的精神家园在哪里?处于困境中的文学将如何行进呢? 契合于世界形势的这种变化及人们在虚无、失落中渴望提升的心态,摄影文学以救赎者的身份展现在人们面前。作为一种新的文体形式、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摄影文学日益显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摄影作为一种感应手段与创造手段,它能够不经人的抽象思维,向接受者整体性超时空地传递具象信息。它以独特的具象性和直捷性把人类从文字语言抽象概念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并重新激活了自身的感性。摄影作品的图像给人一种在场感,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而文字的参与,则拓宽了图像的意境,使读者在接受现场冲击的同时,又引发形而上的追求。一部图文并茂的艺术作品,符合现代人在纷纭变化极不确定的社会生活中寻求内心稳定与精神平衡的审美心理需求。 摄影文学的出现是文学在大工业社会对自身价值的另一种发掘,是时代的伟大回声,对此,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曾说“传媒时代中的‘摄影文学’,是在后现代平面化传媒时代中一种重造精神深度的努力。” 摄影文学:文体的革新 传统的观点认为:文学与其它艺术的区别主要在于所作用的媒介上,即文学以文字为媒介,而其它雕刻绘画等造型艺术以形色为媒介,对文学的这种界定一直占有牢固的“统治”地位。那么,摄影文学的出现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它将在何种程度上突破我们原有的对文学界定的阈限?它将把缪斯的诺亚方舟引向何方? 在图像时代,文学是否依然固守其传统依然坚信文字的魅力?不!新时期以来,文学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对自己前行的道路作了大量探索以寻求自己的坐标,但在形式上从未超出“文字”与“文字”的结合,种种所谓的“主义”并未使它摆脱尴尬的命运,相反,它放下了对“文字”的神秘崇拜,广泛地吸收其它艺术种类的有益补充使不同文体在实践中不断靠拢融合的尝试却呈现出奇妙的艺术效果,为文学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在这种文体创新的延宕中,摄影文学因创作的繁荣及理论上的成熟而成为一面夺目的旗帜,它刷新了我们对文学形式的界定,大大突破了文学的阈限,这种新的有意味的形式使文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文字叙述,它以包容的、跃进的姿态广泛地吸收一切“营养”发展文学,这在文学的前行道路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此,图像以文学的名义介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与世界达到相互敞亮的又一解码。 然而,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的负面影响使人对技术怀有了先在的恐惧,有人仍在怀疑:糅合了技术因素的文学是否仍然高贵、仍然是人心灵的归宿?摄影文学的发展证明了这种顾虑是杞人忧天的。数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摄影不仅仅是客观真实地记录下文学事物的存在和情景,更主要的是摄影艺术家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影像图式语言。摄影是一门造型艺术,它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一眼能看到的东西并不意味着一眼看透,作为“世界的第三只眼睛”的摄影作品,它总是呈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反映着特定时代、国家、民族、地域的社会文化现象,并进而表现其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无论从创作的维度还是接受的维度看,摄影文学的这种独特形式都是对人想象力的一种考验,是对人真诚态度的一种拷问,技术因素的增加,不但不会使文学庸俗化,相反,它为现代人寻求精神的崇高、灵魂的归宿提供了柳暗花明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