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在教育界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话题,但随着教育政策研究日渐受到重视,教育政策分析的研究也将提到议事日程。本文仅就教育政策分析理论中的3个基本问题——什么是教育政策分析,教育政策分析什么及如何进行教育政策分析,谈谈个人的一些初步认识。 一 政策分析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学者们对此见仁见智。为了弄清楚教育政策分析这一概念,下面列出6种主要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第一种认为,政策分析是对政策可能选择方案要进行有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对每一方案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作整合性分析的过程。(注:曹俊汉:《公共政策》,台北三民书局1990版。) 第二种认为,政策分析是一种综合信息,包括综合研究结果,为政策决定选择被选方案,以及为政策相关信息决定未来需求的方法。(注:Williams,B.R.(1996).What Do We Really Know School Graduates and Dropouts.Journal Secondary Education 41(6).pp.277~284.) 第三种认为,政策分析是与公共决策有关而且以政策诉求对象为导向的建议。(注:Weimer,D.L.& Vining,A.R.(1989).Policy Analysis:Concept and Practice.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第四种,有不少学者认为不同的理论会提供不同的标准来选择和解释有关政策。政策分析是用一种哲学的观点,为公共政策提供洞察力。例如,美国社会中的贫穷文化理论(The culture theory of poverty)发展出大社会(The great society)的政策架构等。(注:张钿富:《教育政策分析——理论与实务》,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6页。) 第五种,也有学者认为政策分析是一种实际的活动,必须植基于对政策过程广泛的了解。他们关注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在宏观上所关注的是政策与社会的关系;在微观方面所关注的是政策如何形成的,以及政策转变成行动的方法。如何整合这两方面,将是政策分析关注的重点。(注:Ham,C,& Hill,M.(1984).The Policy in the Modern Capitalist State.Brighton,Sussex:Wheatsheal Books.) 第六种,还有学者认为,政策分析是运用多元探究和推理论证的方法,产生和转换有关的政策信息,藉以在具有政治意义的环境里解决政策问题。(注:Dunn,E.(1994).Public Policy Analysis:An Introduction.Englewood Ciffs,NJ:Prentice-Hall.) 应该说,这6种对政策分析的认识都有一定道理,抓住了政策分析的对象。但仅仅认识到政策分析的对象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明确政策分析的主体、方法和目的。另外,这6种看法大多属于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即告诉人们去进行政策分析,而不是构成定义(Constitutive definition),即不是找到被定义项的属项,分析属项与种项。 还有学者认为教育政策分析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及技术,在相关理论的构架中,运用系统分析步骤及方法,对某项教育问题、计划、方案、政策进行分析,提供可行的教育政策、计划及方案,使教育政策可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注:张芳全:《教育政策》,台北师大书苑1999年版,第153页。)。 Wildovsky认为,政策分析有如下特性:一是描述性;二是规范性,即与价值有关;三是主观性;四是客观性;五是创造性。Beckman认为政策分析具有科学性与综合性、预测性、决策取向和以服务为导向的特性。Dunn将政策分析的特性归纳为:一是应用的社会科学,涉及到事实、行动、价值三个问题;二是运用多种调查方法;三是政策论政要有一定结构,也就是要针对政策问题、政策未来、政策行动、政策表现及政策结果予以论证。对教育政策分析特性的歧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分析是一种专业学科还是一种活动;二是政策分析究竟是描述性的还是规范性的;三是政策分析者应该是政策的倡导者,还是政策的推介者。(注:张芳全:《教育政策》,台北师大书苑1999年版,第157~158页。)综合上述看法,有学者将教育政策分析的特性归纳为7种:(1)教育政策分析是教育政策的分析方法及技术;(2)是系统性的分析;(3)是提供择优的技术;(4)是有其步骤性的;(5)有其要素;(6)是科学也是艺术;(7)有前瞻性、未来性及预测性。(注:张芳全:《教育政策》,台北师大书苑1999年版,第159~161页。) 本人认为,教育政策分析应是教育分析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及技术对教育政策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促使教育政策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教育政策分析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教育政策的研究活动和评价活动。它与教育政策的研究活动和评价活动一样,都是运用一定方法与技术,对教育政策的诸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促使教育政策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但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教育政策研究相比,第一,教育政策分析的范围有一定限制。教育政策研究可以是历史的、现实的、比较的,也可能是理论或实际的;但教育政策分析一般只是对现实的、实际的教育政策进行分析,虽然这种分析有时会涉及到历史的、比较的和理论方面的问题。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教育政策分析有其自身特殊的研究理论模式、方法和标准,比如进行教育政策分析时要有教育政策主张、教育政策立论的理由、反驳的依据及评判标准。(注:Dunn,E.(1994).Public Policy Analysis:An Introduction.Englewood Ciffs,NJ:Prentice-Hall.)与教育政策评价相比,从教育政策评价的类型看,有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注:孙绵涛:《教育政策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84~188页。)有预评价、执行评价和后评价,而教育政策分析一般只是外部机构和外部人员对教育政策进行分析;教育政策分析既可对教育政策的决策进行分析,也可对教育政策的执行和结果进行分析,而教育政策评价虽然也要有预评价,但这种预评价主要是对某项教育政策的结果进行预测性的评价。从教育政策评价的方法看,如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历史研究法等在教育政策评价与教育政策分析中都是可以采用的(注:张芳全:《教育政策》,台北师大书苑1999年版,第309~311页。),但教育政策评价的方法主要是围绕教育政策执行前后而进行的,谓之“一般性‘前后’对比分析”,“投影——实施后对比分析”及“政策‘有——无’对比分析”(注:孙绵涛:《教育政策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89~191页。)。就教育政策评价的标准而言,它涉及到效率性(有价值的结果是否已经达到)、效能性(应该有多少努力才可以达到目标)、适当性(所期望的教育政策目标实际上有价值吗)、公平性(成本与效益公平地分配在不同的团体之中吗)、回应性(政策的结果可以满足特定团体的需求偏好吗)(注:张芳全:《教育政策》,台北师大书苑1999年版,第329页。),而教育政策分析的标准对教育政策内容、过程及结果的分析是不一样的,如对结果的分析主要是对教育政策的投入及产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