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教育论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武升 天津教育科学院院长

原文出处:
山东教育科研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的论述有着科学的思想理论来源和实践来源。完全可以说,他关于教育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政治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和战略把握。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的本质、功能、教育的发展、教育的结构、课程与教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等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和论述,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生命力和指导意义。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有着深刻而全面的把握,并创造性地运用于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江泽民同志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限于篇幅,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1.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条基本观点就是把教育置于社会发展中来考察,坚持教育对社会发展的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种地位和作用涉及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方方面面。就生产力来说,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就生产关系来说,教育是使社会的人实现其全面的社会本质的有效形式,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因此,人的生产劳动能力和社会思想道德主要靠教育来系统地培养。这一思想为江泽民所继承和运用。他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必须依靠教育。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直接和重要,教育已经成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注:教育部编:《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在对人的思想品德发展的作用方面,江泽民更为重视教育,强调教育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应该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

      2.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发展规律,创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根据这个学说,人的发展在历史长河中受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即从原始的全面性经历片面发展,最终达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由现代化生产和社会制度所提出来的必然要求,也同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实现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以这个学说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即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

      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江泽民同志也给予了科学的实践和创新性的继承与发展。在他关于教育的论述中,反复强调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要求,使学生获得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他强调思想品德最重要的,是灵魂,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是重点,全面素质的提高则是根本。对于全面发展教育,他特别强调几个方面要协调进行,不可偏废,特别是要因地、因时、因情而宜,既抓住全面性,又突出重点。在当前,要以思想品德教育、实践教育、法制教育为重点,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对于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他提出了“四个统一”的重要思想。可以说,他的一系列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条重要原理。它揭示了现代化大生产与现代教育发展的一条必然规律。正如列宁曾经所指出的,在现代条件下,无论是脱离教育的生产劳动,还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都是不可想像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惟一方法。”(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0页。)

      对于这一重要思想原理,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不断强调落实。他指出:“要高度重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劳动人民的关系,增强与劳动人民的感情,走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道路。”(注:《人民日报》,1996年3月29日。)在这里,他特别指出了教劳结合对于学生的德育功能。在之后的有关论述中,他把生产劳动进一步拓展,提出了社会实践这一含义更为广深的概念,他教育学生要“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校内用书),2000年,第233页。)要求学生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因为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诚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由此,他进一步强调教育与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并且要建立这样的有效机制。这些论述,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的灵活运用和创新发展。

      二、邓小平教育理论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给予了高度重视和评价,并在实践中给予灵活运用和创新发展。他在199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他指出:“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教育工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一个根本问题。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在‘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第一位就是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他指出,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少讲空话,多干实事,再穷也要照顾科教经费,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不论怎么困难,也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也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要抓紧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校内用书),2000年,第112-113页。)对于小平同志的的这些重要论述,江泽民同志强调“是我们党制定新时期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并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要认真领会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要像小平同志那样从战略高度上重视教育,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校内用书),2000年,第113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