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1)06-0111-05 二十一世纪处于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折时期,在急剧变化的社会里,教育需要根据对未来的展望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反映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就是要培养人的社会生存能力;反映在教育教学要求上,就是要改革教学模式,建立适合社会及人的发展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最优化。 笔者认为模块教学适应了现代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符合人类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对教育改革及教育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模块教学的概念 “模块”来源于英语中的module和modular两词。Module是名词,原意为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标准砌块,如尺寸一律的砖块。在计算机专业中所说的“组件”就是这个意思。Modular为形容词,通常译为“模块化的”、“模块的”,意思是一个完整的程序由若干个独立并可以分解的“组件”(模块)组成。 模块教学就是指由若干个不同但互相联系的功能部件组成的动态的教学过程。模块贯穿模块教学的始终。在模块教学中,“模块”指的是组成知识的各个不同的“功能部件”(组件),它反映了学习内容不同但相联的知识内涵。有目的、有内容、有步骤、有组织地安排模块进行模块教学至关重要。 八十年代初,在英国最早出现了“模块课程”的概念,近几年“模块教学”成为俄罗斯教育研究中影响较大的课题之一。 二、模块教学的基本特性 (一)模块教学中主导思想的相对独立性和整合性 从系统理论看,教学系统是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作为这一系统的主导思想,也是相对独立的。模块教学中,每一模块体系都有一个主导思想,这一主导思想是该模块体系中在较大范围和较长时间内起支配作用的普遍性规律,是该模块体系知识总体内在联系的共同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为学生再学习、再认识提供合理的支撑点的科学知识,这便形成了该模块体系的主干。模块教学中某一模块体系的主导思想是就自身而言的指导思想,模块体系的不同导致了主导思想的差异,每个模块体系围绕自己知识体系的主导思想广泛认知,发散思维,接纳新信息,因此模块教学中的主导思想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图所示[1](p.39):
由上图可见,从M1到Mn,每个模块都是完整独立的个体,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概念、规律、目标和方式,然后模块之间又紧密相连,前一个是后一个的基础,整个模块体系又统一于一个共同的主导思想。模块和主导思想如同“人体中的肉体和血液”,从模块到模块的综合,主导思想保证了模块教学过程的发展,它在模块教学中起着知识的整合作用并围绕主导思想产生个别构成因素的联系,为学习者掌握相应的知识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和根本上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而能高层建瓴、条理清楚的深入掌握相关知识。 (二)模块教学中的模块可选择性 个性的自由是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基础。而模块教学过程中的可选择性是个性自由的延伸。“一个全面开放的教育体系帮助学习者在这个体系中能够纵横移动,并扩大他们可能得到的选择范围。”[2](p.230)。模块教学中各个模块的有机组合为学习者创造了多种独立学习、思考和探索的“活动空间”,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需要,自由、自愿地选择某一个模块或某几个模块的组合。这样模块教学就适应了不同程度、不同需要、不同兴趣的学习者的要求,增加了学习的自由度,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发展了个性。泰勒曾经说过:“当学习是被迫的而不从学习者的真正兴趣出发时,有效的学习相对来说是无效的。”[3](p.44)可见学习的有选择性正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的需要。学习者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只有满足了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其学习的潜能,才能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模块教学过程中的自由选择性是以知识的掌握和拓宽为基础的,是有限制的,不是无限制的“自由”和无目的的张扬个性。教育教学中赋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自由选择、自由创作和发展自己个性的权利是可贵的,但过度的“自由”会给其带来相反的结果。这就有一个“度”的问题,如何来把握尺度,就需要对教育体系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综上所述,模块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在主导思想的指导下,为学习者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选择空间,开发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在模块教学中,模块体系的主导思想为学习提供了清晰、概括的指导,使学习者掌握学习的脉络,在这个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知识结构和自身兴趣需求的模块。 总之,模块教学的模块与主导思想相互依赖、紧密联系,这是模块教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三、模块教学的组织 (一)对模块教学设置本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