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集约型增长的分离和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南京经济学院 营销与广告学系,江苏 南京 210003/Dept.of Marketing and Adverti s 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Nanjing 210003,China 马承霈(1941—),男,江苏淮阴人,南京经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数量经济和证券期货的 研究。

原文出处: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转变。经济增长总量中 ,到底集约型增长部分是多少,粗放型增长部分是多少,如何把前者从增长总量中分离出来 ,是人们迫切想知道的问题。本文解决这个问题后,具体分离计算了中国改革开放后20年的 经济集约型增长量,初步分析了它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代号:F10
分类名称:国民经济管理
复印期号:2002 年 01 期

字号:

      “大力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转变”,这是江泽民同志 在1994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的。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寻求一种方法,把集约型增 长这部分从经济增长总量中分离出来,估算它的大小,分析它的变化规律,寻求我们应有的 对 策。

      一、集约型增长的涵义

      已有很多人用不同的方式阐述过这个问题。为了下面的分离和分析不产生歧义,这里简要 地重申一下。

      “集约(intensive)经营”和“粗放(extensive)经营”起源于农业生产的两种不同方式。 前者指“精耕细作”,后者指“广种薄收”。“集约的”、“粗放的”从英文翻译过来,在 逻辑学上又叫“内涵的”和“外延的”。因而又有不少人把“集约型增长”、“粗放型增长 ”分别称之为“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增长”,有的还加上他们各自理解的含义。按照马 克思主义的观点,集约经营实际上是指全面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思考》,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资本论》第1卷,第427—428页,人民出版社,1975。)

      没有绝对的“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是相对的,是相 比较而言的。

      就一种商品而言,在它的经济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它的“集约经营增长”部分与“粗放 经营增长”部分的量的比例是不同的。在试销期和成长前期,属于创新阶段,是要素使用效 率较高的阶段,“集约经营”的比例大些;进入成长后期、成熟期与衰退期时,基本属于单 纯扩大生产规模的阶段,基本没有进一步提高要素使用效率,相对“粗放经营”的比例大些 。就一个地区或一国的经济而言,在任一时间段,会有许多不同的商品分别处在自己的试销 、成长、成熟、衰退期。因而就该经济增长的总和而言,一般都同时含有“集约经营”和“ 粗放经营”的成份。

      所以,单纯的集约经营或单纯的粗放经营在现实经济增长中是不存在的。问题是在不同的 阶段占有何种不同的比重。

      二、集约型增长量的分离理论和方法

      一个地区或一国经济的增长总量,由集约经营增长和粗放经营增长两部分构成。将集约经 营增长部分从增长总量中分离出来,是问题的关键。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由于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提高而带来的经济增长部分就是集约经营 增长的部分,以下简称“集约型增长量”。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力、生产资料三部分。也 就是要把资本使用效率、劳力使用效率、生产资料使用效率提高而引起的经济增长的部分从 经 济增长总量中分离出来。(1)资本使用效率可用资金利润率、每股收益、资金周转率等指标 来表示;(2)劳力使用效率可用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来表示;(3)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可用 生产单位产品所耗用的物资、能源和设备来表示。

      由于产品品种数量浩大,消耗的各种生产资料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复杂,特别是设备的折旧 标准各异,很难算出一个准确的综合结果,所以用第(3)种指标来分离集约型增长量很难。

      用第(1)类指标来分离集约型增长量也有很多困难: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资金利润率,计算 它的综合平均值必须用各企业的资金总量作为加权系数,这个计算量很大,现在还没有这样 的全省或全国的加权平均值可供使用;每股收益的数据并非每个企业都有;前期资金对当期 资金利润率影响的确定;等等。

      用第(2)种指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分离集约型增长量比较可行。每个企业可考虑“全 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全省和全国可考虑从业人员的人均GDP,而全省、全国的从业人员数 和GDP数据都易于得到。并且,资本使用效率、生产资料使用效率等也可最终通过全省、全 国从业人员的人均GDP反映出来。

      这样,决定全国集约型增长量可考察全国从业人员的人均GDP增长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即

      集约型增长量=从业人员人均GDP增长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量

      为方便起见,约定记号如下:

      EP——从业人员数;

      PI——零售物价指数(上年为1.00);

      PP——年末人口数;

      GDP(-1)——上年国内总产值GDP;

      IG——集约型增长量;

      RIG——集约型增长份额(即IG/GDP);

      从业人员人均GDP=GDP/EP

      从业人员人均GDP的年增长量

      =(GDP/EP)-GDP(-1)/EP(-1)

      从业人员人均GDP增长带来的经济增长

      =[GDP/EP-GDP(-1)/EP(-1)]EP(未考虑物价因素)

      考虑到物价因素,从业人员人均GDP增长形成的经济增长(当年价格)

      IG=[GDP/EP-GDP(-1)*PI/EP(-1)]EP(1)

      这就是相对于上年的集约经营形成的经济增长量(当年价格)简称“集约型增长量”(intens ive growth)IG的计算公式。

      因为用的是当年价格,含有通胀因素。消除通胀因素,考虑集约型增长量占同年GDP的比重 ,简称“集约型增长份额”RIG:

      RIG=IG/GDP

      (2)

      与其它国家对比时发现,国外从业人员的数据很不完整,难以采用。改用人口数PP代替从 业人员数EP。这在概念上有差异,但根据部分可得数据,用两种方法试算所得结果十分相近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下面一律用总人口数PP代替从业人员数EP。于是得到公式(3)、(4)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