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谢耶夫及其欧亚主义国家思想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训明,1944年生,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贵阳550002)

原文出处:
东欧中亚研究

内容提要:

阿列克谢耶夫是俄罗斯欧亚主义国家思想的主要表述者。他系统考察了自古以来俄罗斯人所追求的“真理的国家”的五种模式;提出了苏维埃政权改变的三种可能性以及欧亚主义的相应对策;声明欧亚主义者的目标是要在继承俄罗斯民族传统与苏联国家体制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取消政党,排除西方的选举制度,建立独特的“思想统治”的欧亚主义国家。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3 期

字号:

      在俄罗斯欧亚主义运动中,阿列克谢耶夫的名声虽然不十分响亮,但他对于俄罗斯国家与法的独到见解与精辟论述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当今俄罗斯最活跃的“新欧亚主义者”杜金认为,作为欧亚主义法学理论的台柱,阿列克谢耶夫足与民族文化与意识形态专家特鲁别茨科伊、地缘政治学家萨维茨基并称,其思想的深度与观点的新颖远远超过其他欧亚主义者(注:〔俄〕杜金:《欧亚主义的国家理论》,见阿列克谢耶夫著《俄罗斯民族与国家》,莫斯科阿格拉夫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阿列克谢耶夫1879年5月1日生于莫斯科贵族家庭。1902年在莫斯科大学法学系读书期间,因参与学生运动而被开除学籍,被取消上大学的资格,并遭监禁6个月。出狱后前往德国,在德累斯顿工学院念书。1903年大赦后回莫斯科大学。1906年毕业留校。两年后成为莫斯科大学编外副教授,并由学校派赴德国和法国留学两年。1911年,其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其方法的历史关系》答辩通过,获得国家法学硕士学位。1912年兼任莫斯科商学院客座教授及该校学术委员会主席,继续在莫斯科大学历史系与文史系讲课。1916年俄士战争中作为全俄地方协会全权代表率队赴前线运送伤员。1917年二月革命后任杜马出版社及《民法周刊》编辑,并受聘莫斯科大学客座教授。十月革命后出走乌克兰,任塔夫里斯大学教授并追随白军政府。白军失败后流亡君士坦丁堡和布拉格,任布拉格大学俄罗斯法学系教授。

      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阿列克谢耶夫参加欧亚主义运动,并迅速进入其领导核心。除了参与集体著作之外,他还单独撰写了一系列探讨欧亚主义国家思想的著作,发表演讲。1929年欧亚主义出现分裂,他与特鲁别茨科伊、萨维茨基和伊林等人公开反对在巴黎出版的《欧亚报》的亲苏维埃倾向,并且试图创建欧亚主义政党。

      1931年移居柏林,任该地的俄罗斯科学研究所教授。纳粹掌权后迁居巴黎,成为索邦大学法学教授。1940年赴南斯拉夫,任贝尔格莱德大学教授。两年后被为法西斯效劳的奈迪奇傀儡政府开除。南斯拉夫解放后恢复教职,并接受苏联国籍。1950年移居瑞士,1964年3月2日在日内瓦去世,享年85岁。他的主要著作有《基督教信仰中的地球城思想》、《基督教与君主制思想》、《俄罗斯民族与国家》、《俄罗斯的西方主义》、《欧亚文化的精神前提》、《责任与法》、《欧亚主义与国家》、《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在通往未来俄罗斯的道路上》等论文(注:阿列克谢耶夫的论著目录详见克留奇尼科夫编《俄罗斯的欧亚主义情结》,莫斯科白水出版社1997年版,第487~488页。)。

      阿列克谢耶夫在《俄罗斯民族与国家》一文中说,由于与亚洲接壤,俄罗斯的全部历史首先是“同亚洲斗争、适应亚洲并且同化亚洲”的历史(注:阿列克谢耶夫:《俄罗斯民族与国家》,第73页。)。俄罗斯国家是在同亚洲游牧民族的长期斗争中建立起来的,这些游牧民族起初是战胜者,后来逐渐被俄罗斯打败。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俄罗斯国家具有典型的军事社会特征,其体制如同一支大部队。作为这一严格体制的反动,出现了由自由逃民组成的南方哥萨克。俄罗斯南部和东部的辽阔土地成了这些自由逃民的藏身之处,这与西方国家土地狭窄、无处藏匿、只有奔向无边海洋的情况大不一样。在阿列克谢耶夫看来,西方国家的首要问题是改进和完善社会生活的内部结构,而俄罗斯的首要问题则是向外扩展空间;西方历史遵循的是社会集约化原则,俄罗斯走的则是粗放化道路。在西方,如果压迫过于严重,可以通过完善国家机制来解决;而在俄罗斯,在类似的情况下,人们就会逃到无边的草原和森林里去。国家要是追捕他们,他们就往更远的地方逃。俄罗斯的自由逃民现象是西方所没有的。俄罗斯历史上的动乱大都由逃民发动,或是得到他们的支持。逃避国家既是俄罗斯极其重要的历史事实,也是俄罗斯固有的民族观念——哥萨克即是这一观念的主要载体。

      阿列克谢耶夫认为,俄罗斯历史的另一特点是严格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东方专制制度的各种基本因素。按照东方专制理论,国家秩序是上天秩序的反映,国君是上天功能的载体,他威严而又慈悲,掌握着臣民的生杀大权;他与人民的关系不是法律关系,而是道德关系。以伊凡雷帝为代表的君权无限的国家思想即是这一理论的反映。数百年来俄罗斯百姓一直赞美伊凡雷帝光明面的事实表明,他们对于君主专制的喜爱有多深。作为这方面的证据,阿列克谢耶夫列举了大量的俄罗斯民谚:“上帝管天,沙皇管地”;“没有上帝,宇宙立不起;没有沙皇,地球稳不住”。阿列克谢耶夫注意到,俄罗斯人喜欢把沙皇比喻成太阳:“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只有一个沙皇”。在人们的观念中,沙皇是天意的代言人:“上帝指路,沙皇实行”;“沙皇只对上帝负责”。总而言之,沙皇就是真理和正义的化身:“哪儿有沙皇,哪儿就有真理”;“沙皇的明断勿需讨论,沙皇的意志得无条件执行”;“沙皇的命令就是上帝的意旨,沙皇的判决即是上帝的判决”。既然沙皇是上帝的代理人,那么他再威严,百姓也不会觉得可怕:“沙皇不是火,在他身边也烧不着”。他们把沙皇看作是救星和慈父:“沙皇慷慨,如同父亲”;“没有沙皇,俄罗斯就会成为寡妇”;“罗斯富强,全靠上帝和沙皇”(注:阿列克谢耶夫:《俄罗斯民族与国家》,第78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