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01)01-0036-05 就在文学日渐走向边缘化的同时,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却一步步向文学中心挪移。短短几年间,网络小说、网络诗歌、网络剧本、网络多媒体艺术等新兴的文学样式和艺术形式,随着电脑网络的广泛使用而呈云蒸霞蔚之势,这些都给当前疲软的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不过自网络文学诞生之日起,臧否之声即不绝于耳:有人认为它是文坛崛起的新星,有人说它是文学的克星,也有人说它是文学末路的救星。不过重要的不在于给网络文学下怎样的结论,而在于深入地去了解、研究它,正确地引导和扶持它。 本体辨识:网络文学的特征 网络文学是一种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它是伴随着现代高科技、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从对象本体上认识网络文学,可以感受到它迥异于传统文学的几个显著特征。 一是作家身份的网民化。传统的文学作品是由社会分工和角色定位明确的“作家”来完成的。而网络文学则不同,它的作者一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作家,而是钟情于网上漫游的“三W”(无身份、无性别、无年龄)网民;网上作品甚至没有确定的作者,它们可以是出自某个匿名或化名的“网虫”之手,也可能是由许多彼此并不相识的网上冲浪者共同完成的。所以有评论者说:网络写作“就像马路边的一块黑板,谁都可以在上面涂鸦”[1]。这种创作动机的超功利性、创作心态的自由性和创作身份的平民性,使网络文学有可能真正成为大众的、世俗的、坦露个我的艺术样式,同时也消解了昔日作家头顶上神圣的光环,象牙塔中的“社会雅士”心态也被无名者的键盘所击碎。这应当是自由表达的进步,是文学话语权、书写权让更多人分享的表现。 二是创作方式的交互化。网络文学创作有两个生成环节:首先是离不开以机换笔、人机对话,实现人与电脑的交互合作。还有,由于网上作品不需要印刷、装订等成型处理(除非是下载成为“硬载体”),一个作品可以由原创者与网民共同完成,不同的网民可以参与同一作品的创作,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说三道四,甚或按照自己的意图修改作品,从而实现网民之间的交互化。这和传统文学创作由作家苦心孤诣地“爬格子”是大相径庭的。在这里,人机交互是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而网民之间的交互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前者是创作手段的脱胎换骨,后者则体现了“网络一族”的以网会心。 三是文本载体的数字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办人尼葛洛庞帝教授曾预言:现代社会正形成一个以“比特”(注:英文bit一词的英语,指计算机二进制数的位。)为思考基础的新格局,比特作为“信息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数字科技将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我们的生活方式[2](P3-4)。网络文学正是以数字科技为依托而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它的文本载体就是数字化符号。这种符号经过机读处理转化成可供辨识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并且,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负载网络作品的人—机界面,已经从“键盘—屏幕”体制发展到超文本的“视窗”体制。这就不仅给单一的文字作品增设了多媒体的视听美感效果,还能借助图形界面或标识语言,将丰富的文本系统资源以层次或网络方式包装起来,造成“文本中的文本”或“文本间的文本”,这些都是传统的书面印刷文本不可能做到的。 四是流通方式的网络化。传统的文学作品是以书籍、杂志、报纸等物态化的硬载体形式流通的。它们在制作上耗时、耗材,运输时负重而行,储存时挤占空间,购买时又需要花费价格不菲的消费成本。而网络文学的流通是通过“比特”这种软载体在网络中实现的。网络中的软载体信息体积小,容量大,耗材少,传输快,辐射广阔,准确性高,易于检索、复原和复制,节约时间和空间,还能降低文化消费开支。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3](P225)在电脑网络把世界“一网打尽”的时代,这种预言已经变成了现实。 五是欣赏方式机读化。传统的文学欣赏是一种个人化的书面阅读,其好处是作品携带方便,欣赏自由,打开书本浏览,合上书本睡觉,只要有光线相伴,无需借助其它设备,这些都是传统阅读的优势。但网络文学欣赏的机读方式却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电子出版物提供了欣赏对象的优势,如字号可调、图文并茂、易于检索、信息适时更新等。先进的机读软件还可以选择语种、自动翻译、由电脑朗读、用耳机助听,甚至用电子笔在页边作注等,这些都是书面文学欣赏所望尘莫及的。其次,机读还具有量化欣赏的优势。建立在计算机存储检索技术上的定量化欣赏,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视媒、听媒和语言艺术等诸多电子艺术欣赏领域。如果将数据库、知识库和推理机结合起来构成相应的专家系统,电脑机读还能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统一起来,达到文学欣赏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