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6X(2001)04-0119-04 教育科学的功能即教育科学的作用,是指教育科学所具有的能力属性。它存在于教育科学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主要是指教育科学对教育实践的影响能力,也包括对教育认识活动及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影响。简言之,教育科学的功能就是它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对自身发展的调节作用。由于教育科学调节自身的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所以,本文着重于教育科学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方面来讨论优化问题,侧重思考优化功能施放现状的对策。 讨论优化教育科学功能施放现状,不能不提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教育理论工作者认为教育实践工作者不按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规律办事,教育实践工作者认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只做书斋学问,理论脱离实践,缺乏指导实践的能力。尽管这种相互指责在某种意义上都具有其合理性,但我们认为他们都陷入了极端思维的误区,这将无益于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于优化现代教育科学功能施放现状的探讨,笔者认为宜采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中介思维方式。所谓中介思维就是一种“关系思维”即不是分别从孤立的两极出发,不是从甲事物到乙事物或从乙事物到甲事物,而是从两者的关系或联系出发来分析看待事物,它是对“两极思维”和“还原思维”的一种超越。作为处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对立关系的中介思维,首先是要解除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立关系,各自向对方靠近,使两者在相互“对话”、相互沟通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即教育理论的建构与教育实践联系起来考虑,使教育理论具备“实践意欲”,指向教育的实践状况和活生生的教育实践活动。而教育实践的开展,则要以一定的理性原则为依据,成为理论的一种实践观照。这两个过程具有同时性,并不存在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而是两者之间的相互建构。当今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紧张关系,实际上是两个集团都采取了一种“决定思维模式”,相互争夺“话语霸权”,并试图控制对方。而不是采取“中介思维模式”,各自在关系中把握自身、映照自身[1]。因此,本文就是采取上述中介思维模式,从教育科学本身的科学化,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谋求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实现良性互动的中介这样三个大的方面来探讨。 一、完善教育科学理论本身 教育科学理论可分为基本理论与应用理论。目前,教育科学已陷入一种“两不是”的境地:基本理论并不发达,应用理论则更为薄弱。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其一是教育研究本身的特点、文化传统的影响。首先,从研究本身来看,为了具体地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必须注重探索教育基本理论;为推动基本理论的发展,又需要探讨现实教育中的具体问题。可见,教育理论探索与问题解决至少在理论上是一致的,但事实上,注重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常常导致教育理论的自我封闭,注意探索实际的教育问题却又极易使研究成为现实的注脚。其次,从中国的学术传统看,它有二个特征:其一是政治、道德功利价值取向。学术活动的价值标准是道德理性、政治理性,而不是科学理性;注重政治功利,而忽视科学功利。其二是述而不作的因袭心态。学术研究者们满足于现有理论的复述、阐析、崇尚概念游戏、鄙夷实证,乐于内省、忽略外察。这二种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育研究的短期行为倾向和教育理论的自我封闭,尤其造成了应用教育理论的发育不足。 针对教育研究自身的问题,解决的出路在于:以现实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为基础,以达到繁荣教育科学、服务教育实践的目的,教育理论以“问题解决”为契机发展自身。这样,教育价值问题、教育实践将得到重视,应用教育理论也将得到加强,从而使得教育科学理论在基础与应用两个方面共同发展、相互协调。对待学术传统,要采取辩证的态度:对消极因素的批判和对积极因素的利用相结合,即改造传统的学术价值取向、治学方式,树立重科学理性和科学功利的学术价值标准,消除述而不作心态的影响,养成积极参与现实变革,发展科学理论的风尚,促使概念推理研究方式向深入的理性推演与逻辑实证相结合转化。总之,应该自觉克服消极因素、利用积极因素去促使教育科学理论在基础与应用两方面共同发展、相互协调。 教育科学理论的不完善还突出地表现在一些分支教育学科的不够成熟甚至是一片空白,如教育政治学、教育时间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环境学、教育文化学、教育法学等学科领域。教育科学的历史并不长,教育科学理论本身还有着很大的模糊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批判的眼光,从宏观上对教育科学对象的演变规律、对教育科学自身的变化特点加以科学地把握,自觉引导教育科学理论本身不断完善;从微观上全面地展开各种教育内、外部关系的研究,以各种教育问题为起点进行探讨,从而为新兴分支学科的建设、教育科学理论自身的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教育科学要素的水平 教育科学要素的质与量影响着教育科学的功能。教育科学的要素至少有以下几个层次:概念、原理、学科、学科群。如在将上层建筑看成是教育的本质属性的时候,教育的政治功能被过分地放大。这正是对于“教育”的概念性认识发挥效用的表现。而当人们的有关认识深化到这一层次:上层建筑仅仅是教育的一种属性时,此概念的功能又有了新的超越。与旧有概念更新、新概念的出现一样,教育原理、分支教育学科、学科群的更新或建设,无疑都将给教育科学整体带来新的功能因子。事实上,一部教育科学的发展史,也就是教育科学要素质与量的发展史,也就是它们功能的演化史。因此,要优化现代教育科学功能施放现状,就必须努力提高教育科学要素的水平,具体地说,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树立教育理论的实践意识。即教育理论既要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以发展自身,又要注意将自身向实践回归。从当前看,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主要表现在理论落后于实践,当然也有先进的教育理论未能有效地指导实践的一面。教育理论的落后固然与其发展的相对滞后有关,但理论发展中实践意识的缺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育研究应当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该时代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注重研究实际问题。当前,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是:教育理论的建构中,大量的相关学科的概念与理论被生搬硬套地移植到教育科学上,而且曾经成为一种热潮,相关学科似乎成了教育科学理论发展的源泉。对此,必须彻底地反省,以将扭曲了的东西恢复过来,绝对不能简单地套用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和理论而困住了教育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