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成功方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万迪人 江苏省教育学会教育综合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南京 210024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近二十年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取得较大成果,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其成功方略包括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宗旨,观念更新作先导,加强政府领导作保证,突出“综合性”与“实验性”,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谋事先谋略。伟大变革的成功首先决定于为完成目标所制定的全盘计划和策略的正确。回顾近二十年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其成功的条件之一是具有一系列正确的方略。

      方略一:将落实“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方针作为改革的宗旨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将落实“服务”和“依靠”的方针作为改革的宗旨,积极为当地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四有”新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努力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教育体系,为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好基础。

      方略二:将观念更新作为改革的先导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始终把思想观念作为先导,形成了综合改革方略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1.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观念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后,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阐述了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他明确指出: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首先要发展教育。邓小平同志的论述,奠定了优先发展教育、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四大指出,发展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提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党中央的决策,为包括农村教育在内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显然,只有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才有可能自觉地进行开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的观念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有效地促进农村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它与其他所有社会改革一样也是一种手段。因此,各地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时,都认真调查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寻找出在数量、结构、质量等诸方面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方,制定具体方案,组织实施,从而加快本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组织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都把当地教育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动员全社会支持教育、发展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开展的过程就是农村教育有序协调发展的过程。

      3.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观念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适应经济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根据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教育的结构、规模、发展速度、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一定要把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轨道,教育事业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才能有明确的方向,有扎实的基础,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针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确立教育发展的速度、教育的结构(诸如类型结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人才结构等);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才结构,调整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诸如专业、课程、教材等),努力使培养的人能够学有所用,成为适应当地社会主义建设迫切需要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

      4.教育既是潜在生产力,又是现实生产力,有所“为”才有“位”的观念

      农村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技术开发、技术实验、技术推广,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都已经在不同层次上直接参与了农村的经济建设,直接产生了现实经济效益。推广一项技术,带动一片实验,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已经成了许多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成功的经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证明,教育只有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动服务,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的价值,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也才能得到确立与巩固。

      5.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全社会办大教育的观念

      目前,我国县及县以下的农村教育主要是中等及中等以下的教育,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高等教育辐射到县及县以下将越来越普遍,因此,农村教育要确立“大教育”的观念。到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500多万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265万人。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国家将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此增强学校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成人教育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新型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向终身化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发展机遇。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立足办大教育的总体思路,政府切实办好义务教育,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因时因地制宜,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汇集社会资源,依靠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帮助,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办出特色,创建社会化的现代教育格局。

      方略三:将加强政府领导作为改革成功的保证

      1.政府是改革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农村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学校和教育内部,更重要的是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教育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这场改革本身就决定了它主要应该是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农村教育应该是属于各地人民政府管理,政府的职能决定了它应该把教育改革与发展纳入工作目标。因此,政府应该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加大县级人民政府对教育经费、教师管理和校长任免等方面的统筹权;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加强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统筹;学历教育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在高中及其以上教育的办学水平评估、人力资源预测和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方面,进一步发挥非政府的行业协会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这为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作用又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