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识成智:现代教学的认知价值追求

作 者:

作者简介:
徐超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

原文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内容提要:

学校教育为了满足培养现代人的需要,必须要有正确的教学价值取向。现代教学的认知价值取向应该是追求“转识成智”。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无论是教学理论还是教学实践都做了有益的探索,但要真正实施和做到“转识成智”,还面临制度、观念、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干扰和阻碍。为此,我们提出了质疑求知、实践锤炼、开放课堂场域、开发现代教学技术的转智功能和方法论指导等应对策略。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5 年 05 期

字号:

      现代教学与古代教学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就所谓的传统教学三要素“教师、教材、学生”中的教材而言,在古代,由于造纸和印刷技术未出现,学生难有课本——知识的载体,学生只能是听与记,老师就是大量的讲授。这种大量的讲授其实质就变成了人们常说的知识灌输。可见,灌输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尽管当今的境况大不一样,但这种教学文化却得以传承甚至在升学率面前“发扬光大”。我们不能苛责前人留下的文化,只能责怪自己没有明了灌输的历史背景而一味地机械传承,未能与时俱进地理解和把握当今教学的深刻内涵。现今每位学生都有课本,无需老师在那里照本宣科,如何把书本的公共知识转化成学生的个人知识、智力要素、生存能力和生活智慧,已成为现代教学最关切的问题。也就是说,现代教学的认知价值追求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智力、能力和智慧的发展、提升与生成。这也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认知价值追求——“转识成智”问题。

      一、何谓“转识成智”

      “转识成智”原本是佛学的专门术语,也是一种佛学唯识宗理论,表示由所谓“业识”到“智慧”的过程①。近代以来,熊十力先生从本体论角度发挥了这一理论,认为“人生而含灵察气,已成独立体,便能以自力造一切善行与不善行”②。冯契先生从认识论角度阐释了“转识成智”,即认为人的认识就是从无知到有知、知识到智慧的辩证发展过程。自此以后,“转识成智”这一概念便得以广泛使用。我们在这里使用此词,既不是直用佛学意义,也不是借用熊十力之义,而主要是依凭冯契认识论视角上的阐释。我们所说的“识”主要指知识;“智”主要指智慧。在古汉语中,知与智相通,知或智都有指一个人既有知识又有智慧的意思;在西方,智慧含有“一切知识”的意思。不过,有知识也不意味着就有智慧,博学不等于智慧(赫拉克利特语)。但知识可能成为智慧的养料,智从知来;智慧既不离知识也不等于知识,智需有知。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成果,具有外在性和普遍性,可教;智慧是个人在实践中生命体验、价值判断和探求真理的能力,具有内生性和个体性,不可教。可见,知识与智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所谓“转识成智”就是把知识转化成智力,把见识转化成智能,把学识转化成智慧——通过知识教学引导学生的智慧成长;或者说,从认识论角度,就是在自我的实践体验、反思批判和认知建构中把一般认识成果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个性化智慧;或者说,就是把普遍的、一般的和共性的知识转化成特殊的、个别的和个性化的学习能力、工作技能和生活智慧,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本领。

      当前,我们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认知价值取向主要是一种追求书本知识及其死记硬背的能力,或者实际应用,也是指知识在书本上的学理化;即使是实际生活工作的例子,它也是失去了鲜活生活气息的书面化和模式化后的学理问题,其应用能力也是一种缺乏生活意涵的书面答题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一种寻找答案匹配课本知识的能力,是一种学生的解题技能耦合老师的解题技巧的能力,是一种学生的思维翻版老师的模式的能力。这种模仿是“在人类的生物性层面上的简单复制和仿效”,并未上升到“人类的文化性层面上的创造性再构”③。经由这样的教育培养的学生,虽能孰稔书本和应付考试,但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则手足无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分低能”。

      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曾讲述了自己的一个故事④。他当年高考物理几乎是满分,但对人为什么从轮船和火车上跳起来时仍能落回原处的原因不得其解,直到后来他读了一本科学史书,才真正懂得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本真含义。笔者也经历过类似的现象,曾遇到一个已经学过比例的学生,我就问他,你能把这个旗杆的长度告诉我吗?他感茫然。我用他的尺量了他的影长,并说你不是学了比例吗。于是,他茅塞顿开。显然,这两个故事说明了学了的知识并不等于真正理解了,有了知识并不等于有了能力,会解题也并不意味着能够应答和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换个说法,这两个故事应该很恰适地说明了“知道”与“理解”的区别,死学与活用的距离;也可说明学的知识是死知识还是转化成“活能力”,是否真正转化成了生活的本领。孟子曾有言,“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⑤可见,孟子的反思与内化既是发展人的智慧的重要环节,又是使人成为君子的重要前提。

      事实上,教学的价值诉求有多种,如“传授知识”、“发展智慧”、“育德怡情”等。就认知价值而言,知识学习也只是认知价值追求的一个环节或者说一个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基础性的手段,但发展智慧和知识能力价值——认知价值的诉求才是根本,才是目的。“教学的知识能力价值就在于能够帮助个体从客观的社会知识系统中获取知识,即把客观知识转化为主观知识,从而承担起维系社会持续发展的责任。”⑥所谓教学的认知价值,就是指教学在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理智思维训练以及应对与适应环境能力的价值。或者说,指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以及催生其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之价值。因此,现代教学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道”,还在于学生的“理解”,更需要学生的“会用”。显然,当前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实施转识成智,需要各方面诸多环节的配合,这也必将面临许多的困难、问题和挑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