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与教育发展”论纲

作 者:

作者简介:
范国睿 华东师大教育管理学系

原文出处:
《教育探索》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年来,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成为教育理论研究中备受青睐的领域之一。“文化”源于拉丁文"cultura","cultura"又由"cultus"演化而来,两个词都与耕作、培养、教育、敬神等活动有关。也就是说,从文化一词的词源学意义上讲,含有人类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两方面的内涵,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文化”与“自然”相对,是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存环境有三,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文化生态环境主要由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构成。本文拟从教育生态学的立场出发,借助文化生态学理论,视文化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态环境,考察其相互关系。

      文化生态学理论与文化—教育生态研究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主要研究文化适应环境的过程和由这种适应性所导致的文化习俗之间的相互适应性的学科。文化生态学这一术语是由美国学者斯图尔特(1902-1972)提出的。斯图尔特在研究环境与文化的关系时,侧重于环境对文化的影响,认为文化进化的因素是文化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具体的文化形式是对具体的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各种文化只能根据它与“小生境”的关系来评价,不存在什么统一的标准。文化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社会对某一特殊环境的适应过程引起的。越是简单的和早期的人类社会,受环境的影响越是直接。地形、动物群和植物的不同,会使人们使用不同的技术和构成不同的社会组织(注:Steward,J.H,Theory of Culture Change:The Methodology of Multilinear Evolution,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55.(美)史徒华(即斯图尔特)著、张恭启译:《文化变迁的理论》,(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版,49~50页。)。

      60年代后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家拉帕波特、哈里斯以及沃依达等人修正了斯图尔特的观点,运用生物生态学的“生态系统”概念,认为社会、文化和环境都是生态圈的一部分。与斯图尔特着重人类文化对环境的适应不同,拉帕波特等人更多地强调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强调生态系统内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彼此协调。拉帕波特等人的观点使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更趋于完善。此后,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在斯图尔特的学生萨林斯等人的推动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文化人类学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流派。

      尽管文化生态学理论本身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文化生态学毕竟揭示了文化研究的一个层面,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从教育生态学的视野具体地研究文化与教育的关系,特别是考察不同文化区域的教育差异。对不同的文化生态与教育关系的具体考察,可以丰富关于文化与教育关系的一般意义上的研究。

      文化区、文化类型与教育发展

      英国人类学家米德曾经指出:“早先古老的文化适应于不同的栖息地、不同的生活文化和不同数量的人口。”(注:(美)玛格丽特·米德著,周晓虹、周怡译:《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47页。)“文化区”概念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威斯勒尔提出,后经斯图尔特的阐述得以发展。它指的是具有相似文化特质的地理区域。在同一文化区内,人们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所说的语言,运用的工具,信仰的宗教,遵守的法律、规范和价值观念等都具有相似性。例如,沃尔夫的研究表明,所有掌握同一种语言的人运用类似的方式反映世界经验,同样,对世界也拥有类似的内部心理组织方式(注:Whofr,B,Language,Thought and Realitr,1956.Milon,J.P.,"Culture Influences on Human Development".InHusen,T.et al.(eds.),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1985,Vol.2,pp.1129~1133.)。

      与文化区相联系的是文化类型。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林顿于1936年提出,1955年经斯图尔特得以发展。文化类型是不同的民族文化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各种文化特质相互整合的核心特征丛。如果我们把“文化类型”看作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一个层面,那么,一方面,文化类型体现着各种文化形态体系的差异,这些差异是人类不同群体在历史上共同参与的结果;另一方面,文化类型不是指它的全部文化特质或文化要素的总和或集合,而是指各种文化形态体系中的那些有代表性的、具有因果联系的特征,也就是说,是最有特色、最能显示一种本质属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不同文化精神及价值体系等方面,这些特征都与文化结构相关,具有功能上和生态上的联系,代表着文化类型的特殊的时间顺序和发展水平,表示着各个区域或族群的文化之间的本质差别。

      从宏观范围来看,世界上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文化类型。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其所著《西方的没落》(1918、1922)一书中,从历史文化与地理文化出发,认为世界历史具有8种自成体系的文化,即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墨西哥的玛雅文化、西亚和非洲的伊斯兰文化以及西欧文化(注:参见,(澳)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齐世荣等译:《西方的没落:世界历史的透视》(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1995年印刷本)。)。其实,一些范围较小的社会生态环境也会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从而对当地的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在我国,诸如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东部沿海地区的文化与西部文化等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