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了其经济近代化的历程。与传统社会相比,近代中国是处于一种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过渡型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就决定近代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是产出总量的增长过程,更具有特征意义的是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其中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动尤为突出。近代中国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资源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宏观经济效益日渐显著。消费需求作为一个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已成为测度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为此,本文试图从宏观层面,对近代中国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特征展开实证性分析,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以助于我们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不发展的原因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所谓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包括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它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多角度规定的经济范畴,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可得到不同的消费结构的划分标准。恩格斯曾按消费需求的不同层次,将消费划分为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和享受性消费。有的按消费品的耐用程度不同,分为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有的按消费的社会功能不同,划分为生理的消费和社会的消费。在实际生活和统计工作中,最常用的划分标准是按照消费对象的不同方面,将消费分为吃、穿、用、住、行等几大类,在各大类内部又可具体细分为食物构成、衣着构成、用品构成等。其中用于食物方面的消费支出,属于最基本的层次,它是劳动者维持基本生存最首要的物质条件。本文主要从消费主体的自然属性的角度对近代中国国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随着近代经济增长和商品化程度的加深,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国民实际工资水平的提高和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强,消费需求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变动趋势。(注:拙著:《总需求的变动趋势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欲望日益强化,消费能力显著提高,国民的消费需求结构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表1 近代中国国民消费需求结构的长期变动 % 年份食品衣服 房租 燃料灯火 杂项 191773.34 6.808.12 6.224.52 1922-1925 64.65 17.093.99 8.335.94 192662.99 7.408.26 9.9411.41 1927-1928 59.07 6.9611.53 8.5313.91 192960.56 6.038.14 5.2720.00 193058.23 6.989.31 6.9818.50 193163.63 8.315.08 7.9715.01 193264.55 7.674.97 7.8115.00 193364.13 7.945.01 7.9115.01 193462.40 8.465.50 8.6514.99 193562.82 8.635.26 8.3014.99 193663.40 8.365.11 8.0215.01 资料来源:据拙文:《近代中国国民消费需求总额估算》(《南开经济研究》1999年第2期)文中数字计算。 表2 近代中国人均消费需求结构的长期变动 单位:元 年份 总消费额 食品 衣服 房租 燃料灯火 杂项 191730.04 22.33 2.04 2.44 1.87 1.36 1922-1925 37.52 24.26 6.41 1.50 3.21 2.23 192648.53 30.57 3.59 4.01 4.82 5.54 1927-1928 49.79 29.41 3.47 5.74 4.25 6.92 192951.60 31.25 3.11 4.20 2.72 10.32 193047.23 27.50 3.29 4.40 3.30 8.73 193156.01 35.64 4.66 2.84 4.47 8.41 193257.69 37.24 4.42 2.86 4.51 8.66 193353.67 34.42 4.26 2.69 4.24 8.06 193449.63 30.97 4.20 2.73 4.30 7.44 193552.46 32.95 4.53 2.76 4.35 7.86 193654.79 34.74 4.64 2.80 4.39 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