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记文学的人学意蕴

作 者:

作者简介:
於贤德 汕头大学中文系

原文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内容提要:

传记文学将人的个体生命的展开作对象化的观照,这是人类在历史真实性的维度上努力实现认识自身这一永恒命题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这种活动由于超越了个体生命在时空上的局限性,人们通过对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中那些具有人生启迪意义的人物的实践历程和心灵轨迹的生动体验,能够极大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作为文学与史学婚媾的宁馨儿,它以巨大的历史感和真切的人文内涵,给人以震撼性的力量,能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0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文学是人学”,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任何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都必然会以诗化的语言,去描写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抒发文学家发自内心的美好情感。她总是用生动的艺术形象去打动读者的心灵、启发他们的想象和幻想,激励他们投身到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的斗争实践中去;它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美感,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传记文学作为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以其独特的品格和独特的魅力,蕴涵着比一般虚构性文学更集中、更深刻的人学意蕴,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重视。

      一

      传记文学跟虚构性文学相比,它的最根本的特点就在于通过表现历史上实际存在过的人,去表达作者对时代、对人生的独到的理解和独特的情感。严格按照史学的原则,通过对生活本来面目的真实记录去展示传主的事迹和内心世界,可以说是传记文学的创作原则。正是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坚定地站在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不朽的典型形象。传记文学以史的品格、诗的灵性、美的气质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她不是某一个人的生活经历的实录,也不是作为档案材料束之高阁,而是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把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他们去观照、去感受、去领悟。可见,传记文学的创作和阅读都是围绕着人类对自己同类中的一份子的真实事迹以及命运和灵魂的深切关注来进行的,这种把自己的同类作为精神观照的对象,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也是这种力量不断提升的必要前提。

      能够把自己的同类作为精神观照的对象,是人跟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众所周知,动物的生命是从属于大自然的,它们从出生到死亡,生命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受本能支配的。尽管动物也有种种生命活动,但都是以生命的维持和后代的繁衍为基本形式。“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3-54页。)根据生物人类学哲学的研究,动物和自然界的关系处于一种特定化(Specialization)的状态之中,即动物的生命习性、体质和器官只能适用于某一种特定的生活条件和需要,这就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牛吃草、虎食肉,只能吃冷箭竹的大熊猫的牙齿和消化器官就象是特别定制的,它不能吃其它植物,当然更无法去享用各种小动物了。(注:参见欧阳光伟《现代哲学人类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2-127页。)动物特定化的影响和范围也就是它的本能,本能规定了动物的生命活动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动物就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自己和大自然直接同一的生命活动作为观照的对象。人跟动物不一样,生命的进化活动使人类抛弃了大自然提供给动物的一切现成的条件,在匮乏性的生存状态中,通过自己唯一的本能——学习的本能,越来越全面地掌握了生存和发展的种种能力。人对动物本能化的生存方式的否定,也是对动物特定化的否定,而非特定化(Unspecialization)的生存,为人类逐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创造了基本条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人类的生产活动呈现出跟动物截然不同的崭新的面貌,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3-54页。)正是这种开放性的生命活动,人类必须把自然界作为自己观照的对象和实践的对象,并且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基础上展开着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在改造自然的层面上得到了不断的提升。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不仅使人类把自然界作为自己认识和实践的对象,而且还要求把人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这是由于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跟主体的发挥水平、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息息相关,只有清醒地认识人类自己,才有可能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这早已为人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所证实。从古希腊神庙中“认识你自己”的神谕,到当代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说的:“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从原始人关于狩猎的岩画,到现代抽象派艺术,都深深地镌刻着人类对自身的艰苦求索的印记。因为只有更深刻地认识自身,才能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并最终实现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同时,人是社会动物,每一个个体总是在认识他人的基础上去认识社会,离开了对人类、对他人的深刻理解,个体就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正确的定位。这可以说是保证人的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心灵世界的充实性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于个体生命的对象化观照,可以使人们在对他人的认识中更清楚地把握自己,并在这一基础上达到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人的目的。

      由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乃是认识世界的最重要环节,因此,认识自身跟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大致上是相通的,理论的、宗教的、艺术的和实践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基本上可以用来把握人类自身。这就是说,人们对个体生命的对象化观照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段,并通过这些手段的相互补充,获得比较全面而正确的结果。在这些方式中,理论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哲学的探讨,它一般着重于以抽象思辨的形式去探索人的本质;宗教的方式往往通过虔诚的信仰去追求生命的救赎,它像不结果实的花朵显得过于虚空;实践的方式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改造外在世界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本质力量,另一方面是对人自身的直接的认识和改造,如生命科学和体育锻炼等;至于艺术的方式,则是通过形象的描绘,从审美的层次上去把握人的灵魂。这四种方式作为对人类整体的认识来说虽然缺一不可,但对于把个体生命作为对象的认识活动来说,哲学的探讨显得比较抽象、宗教的信仰不可能给人以客观的认识;实践的方式或者受到功利性的制约,或者只停留在生理的层次上。总之,最合适的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去达到认识个体生命的目的。然而,一般的艺术样式往往表现生命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片段,虚构的文学又缺乏历史的真实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传记文学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丰富的人生内涵、深刻的性格刻画、完整的生命历程,成为人类对个体生命作真实的对象化观照的最佳方式。

      二

      传记文学具有历史和文学的双重品格,它既要严格地按照传主的实际生活,真实地刻画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那些对个人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行动和有意义的思想感情,又包含了文学家对历史和人物的独特理解,表现着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的一般特点。作为精神产品,它具有跨越时空的优势,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物正是通过传记文学这一载体成为人们观照的对象。在传记文学作品里,人们认识了陈胜吴广、项羽刘邦那些已在历史长河之中漂得很远很远的人物;也可以到达异国他乡,跟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跟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贝多芬见面。这样,就使人类对个体生命的对象化观照在以下两个方面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一是传主超越了感性生命的存在范围,在文学的殿堂里以不朽的形象和后来者对话;二是读者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时空范围,他可以从古人、外国人、当代人身上更全面、更广泛地感受到人生的意义,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这不但拓宽了人类精神生活的空间,使他们能在更大的范围里去了解更多的人,去认识各具特点的活泼泼的灵魂,而且通过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中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实践历程和心灵轨迹,极大地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经验。可以说,传记文学跨越时空局限,为每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提供了主体化的人生参照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