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谷融与殷国明谈真诚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学术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0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殷国明:(下简称“殷”)记得1994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要出一本您的自选集,您把书名定为《艺术·人·真诚》,这里面有什么特殊的意味没有?尤其是您把“真诚”放在里面,似乎表达了您对于人和艺术根本的看法。

      钱谷融:(下简称“钱”)书名如此,无非表明这个集子里的文章,谈的主要是我对艺术的热爱,对人的尊重和对真诚的崇尚而已。

      殷:对真诚为何崇尚呢?

      钱:首先当然是它的魅力了,真诚不但是艺术的基本要素,而且是做人的根本。我们说对人的尊重和理解,最根本的就是对每个人性情与个性的尊重和理解,这当然首先就得讲真诚和有真诚。人和人之间以真诚相待,这才可能有真正有意义的对话,才可能谈得上是“人国”,这是鲁迅早就提出的。

      殷:所以,鲁迅就特别强调要做“真的人”,要发出“真的声音”,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社会文化的一大弊害就是“瞒”和“骗”,所以,他在“狂人日记”中反复疾呼的就是“难见真的人”。这个“真的人”也就是真诚的人,能够向世界,向周围的人敞开自己心胸的人。

      人一旦失去了真诚表达的权利,也就失去了个人存在的意味,人就变成了“非人”,变成了奴隶和工具,也就最终失去了人的生命活力,这实在是人类存在的一大悲剧。

      钱:这对于艺术,尤其重要,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人们会对艺术长久地迷恋呢?为什么一些大师的作品能够使我们着迷,并为之激动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艺术中能够感受到真诚,能够获得真正的内在的朋友。这也是我的亲历感受。

      我是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行将结束的时候出生的,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已经走过了70多个年头,可经历却十分简单,一生除了读书就是教书,始终没有离开过学校。而且教书教了将近50年,所教过的学校却一共只有两所。因此,我的接触面极其狭窄,生活知识十分贫乏。我对社会人生的了解大都是从书本中来的,对现实生活也常常用有些“书本化”的眼光去审视,因此,我的认识和感受,往往与客观实际之间存在着一层隔膜,这个世界对我始终相当陌生。我一直在追求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却很少能够得到。我所尝味的欢喜或是悲哀,在别人看来,简直不当一回事。但我自己却是十分认真的。一次又一次的不断失望,便只有促使我更深地沉浸到书本中去,沉浸到迷人的艺术世界中去。也幸而有许多杰出的文学大师早已为我储备下了十分丰富的艺术宝藏,毫无保留地容我随意享用。这才使日子比较容易打发。即使在那最黑暗的梦魇般的岁月里,也没有使我完全绝望。

      殷:我很理解先生的这种心境,特别是在人的真诚被压抑的岁月里,伟大的艺术作品成了我们心灵唯一的慰藉。

      钱:因为,这种真诚和真性情是最难得,最可宝贵的,所以,我希望能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多看到一些。这是我的信念。只要大家对文学,对纯真的感情,能有真正的热爱与尊重,我相信世间就一定会多一些真诚和温暖的。

      殷:所以,您特别欣赏托尔斯泰……

      钱:是。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批评家阿诺德在论到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时,曾称赞他写得“十二分的真诚”。其实,托尔斯泰的所有作品都是写得很真诚的。他在他的《艺术论》里,把艺术家的真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认为艺术的作用就是感染的作用,而“艺术家的真挚的程度对艺术感染力的大小的影响比什么都大。”在他的创作实践中,他是贯彻了这一主张的。他是带着他的艺术家的全部热情来说的,所以,使我们感到他十分真诚。正因为他异常真诚,我们也就容易相信他所说的是真实,因此,他的作品就有很强的感染力、说服力。

      殷:这是否意味着真诚作为艺术家的基本态度,就是忠于内在的自我,把自己真实地表达出来呢?

      钱:不仅仅如此。真诚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托尔斯泰在他1900年的日记中曾这样说过:“艺术家为了影响别人,应该是一个探求者,应该使他的作品成为一种探求。如果他找到一切,明白一切,并且教导人或者特地安慰人,他就不能起影响了。只有他在探求,观众、听众和读者才会在探求中和他打成一片。”他的意思就是认为艺术家不应以教育者自居,而应该是个热诚的探求者。因为当他探求的时候,他一心扑在探求对象的身上,目不旁顾,心无杂念,他是专一的,因而也是真诚的;只有这种真诚态度,才最能引起我们的注意,打动我们的兴趣。而人们总是不大愿意自己被人家当做小学生来对待的,如果一个作品充满了教训,只是把作者所知道的东西(哪怕是他自己探求到的)当做高级补品一样硬塞给人家,人家是不爱看的。艺术活动是种创造性的活动,不但作家的创作活动是创造,读者的欣赏活动也是创造。一个作家的作品愈是能够多给读者一些想象、发挥的余地,让读者和自己共享创造之乐,就愈能受人欢迎。所以,托尔斯泰的艺术家“应该是一个探求者”这句话,的确是至理名言,十分富有启发性。

      殷:关于真诚和艺术家的探索精神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思想。过去讲真诚,总是习惯性地把它看成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实际上并非如此。真诚的极致就是不满足,就是进一步探索和认识自我和世界的欲望,就是“独上高楼”,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一定要看到“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但是,这样是否意味着真诚并不一定就是真实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