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制改革要迈出新的步伐

作 者:
柳斌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人民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国家教委《关于实施(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强调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教育法》为依据,努力解决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依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突出问题是什么?突出问题往往不是一个两个,比如教育投入,就是非常突出的问题。

      我们和一些同志讨论,教育经费如何增长。去年的教育经费是最近几年增长最多的一年,由1993年不到1100个亿增长到1488个亿。当然,其中工资增长部分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尽管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但占GNP比例仍在逐年下降。也就是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长快,而教育经费的增长比不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要实现4%的目标,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继续增加财政预算内的教育拨款,但是只靠这一条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其他的一些措施。除了多渠道方面要继续出台一些新的政策之外,还要在体制改革方面做文章。“九五”期间,要把办学体制改革这篇文章继续深入地做下去。不在体制改革上做文章,教育经费增长达到4%的目标恐怕很难实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尤其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以后,我们在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两大步。第一步是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是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地方政府,实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以县为主这种体制,中央和省对基础教育加强宏观的领导和管理,这项政策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不要看这样几句话很简单,但对增加教育投入的作用是巨大的。实行这样一条政策以后,中小学开始改变了过去那种“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的状况。管理体制改革以后出现了集资办学的热潮,由过去是要我办学,变成了我要办学;由伸手向上,变成了眼睛向下,就是发动群众;中小学由教育部门一家办,变成了大家办,社会办;义务教育由学校行为,变成了政府行为。所以管理体制改革带来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很大变化,同时带来了投入的大幅度增长。

      与第一步改革紧密结合的是投入体制的改革。体制下放以后,县里有财政,十年内逐步建立了乡财政。同时出现了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局面,我们平时讲六个字:“财、税、费、产、社、基”,就是教育投入体制多样化的体现。这一项改革在这十多年里总共调动了1000多个亿的资金,用在中小学的校舍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上。1994年国家教育总投入是1488.78亿。其中财政预算内拨款是883.98亿,占教育总投入的59.38%;义务教育的杂费和非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占9.87%;教育附加等经费,占8.92%;社会集资占6.55%,企业办学占5.99%,校办产业占4.08%;其他方面的收入,占4.5%。这十多年来我们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做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而且是十分有成效的。中小学之所以有目前的情况,是与这两项改革密切相关的。

      在今后5-10年之内,除了继续深化其他各项改革之外,还要着重研究办学体制的改革。为什么讲体制改革要迈新步呢?前面已迈了两步,现在要考虑迈出第三步。这第三步的法律依据已经有了,《教育法》第25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第12条,都讲了要加快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状况,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教育法》第25条第2款是这样讲的,基础教育主要由政府办学,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按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办学,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采取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

      为什么在下一阶段要着重研究和讨论办学体制改革呢?一方面是继续解决教育投入的问题。如果我们算一笔帐,就会发现办学体制改革,实际上是筹措教育资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国目前私立学校总数大概有4000所左右。只占中小学总数的0.5%。但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私立中小学的比例均大大高于我国。如果我们办一万所私立学校也只占总数的1.25%,这是很小的比例。但可以增加数以百亿计的教育投入。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进行办学体制改革还可以解决目前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就是“择校生”问题。中纪委曾发通知,把中小学乱收费列为行业不正之风的三个重点之一。其实正常的学杂费并不是太高的,少的几十块钱,高的百十来块,比较高的是择校生,收几百、几千、几万,有的收十几万,反应最强烈。江泽民同志和李岚清同志对择校生的现象都有批示,认为这种混乱的状况必须改变。怎样改变这种混乱状况,需要很好的研究。家长和学生要择校。学校通过招收“择校生”可以得到一大笔钱。所以不允许择校,一个是家长有意见,一个是学校有意见。这个矛盾,最好是通过办学体制的改革去解决。西方国家,为什么没有这个头痛的“择校生”的问题,这些国家实际上也有择校生,它的择校生是一律进私立学校。其公立学校一般是就近入学,而且小学、初中阶段的升学考试一般都取消。在办学体制方面我们有许多问题要研究。我们也不要办清一色的公立学校,尤其是在城市里可以办一点私立学校,也可办一点民办学校。《纲要》实施意见讲,可以办一点民办公助的学校,也可以办一点公办民助的学校。当然私立学校也好,民办公助学校也好,都要依法办事,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而且要以不营利为目的。

      关于择校生问题,要把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区分开。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中小学要坚持免试就近入学,不招收择校生的作法。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近期要实行四个限制:第一,要限制学校,不是所有学校而只能是少数学校经过批准可以招择校生;第二,限制人数,要规定一个合理比例;第三,限制分数,不能以钱买分,要划定录取分数线;第四,还要限制钱数,不能只面向少数富裕起来的人,还要考虑工薪阶层的人能承受。如果有这四个限制,再加上一条:增加透明度,我想就不会太乱。从长远来看,还是要通过办学体制的改革来解决问题。有人主张初中入学恢复统考,我们不赞成。一恢复统考,小学升初中的改革成果,又冲掉了。目前凡是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统考的地方,小学里出现了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非常好的发展势头,小学开始生动活泼,开始向全面发展的方向走。一恢复统考,各个小学都会捆得死死的,那么文娱、体育、思想品德、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些生动活泼的东西都要被束缚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