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育工程的超前性建设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超前性是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一个特性,它是指从战略的高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使教育的功能作用在社会发展中充分体现出来。教育工程的超前性建设,是整个社会的奠基工程,它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长治久安,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既给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契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促使新的教育体制要尽快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超前性地建设跨世纪的教育工程,对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将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教育工程的超前性建设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综合性工程,它要求决策部门以高起点、大跨度和超常规的目光,按照现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遵循教育内部的规律,科学地制定出最佳的方案。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标超前是教育工程超前性建设的关键。教育目标的制定,既要合乎现时社会的需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出实用型的人才,但同时又要有超前意识,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作及时调整,培养出未来型人才,占领制高点,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后劲。众所周知,教育周期是比较长的,培养一个中等专业人才大约需要12年。如果仅仅按现时的模式进行培养教育,满足于现时社会的需求,那么经过这个长长的周期后,社会的发展可能对人才的要求标准出现了新的变化。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一方面由于对人才规格要求的提高使教育周期呈现出延长趋势,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前进,给教育目标的超前性制定提出了直接的要求。例如,20世纪的后半期,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跃进。18世纪时,知识更新周期为80到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近50年又缩短为15年,如今一些学科领域中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为5-10年。科学知识的高速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现代社会的前进步伐更快,尤其是现代社会200-300年里发生的几次产业革命,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如第1次到第2次相隔100多年,第2次到第3次相隔为70多年,第3次到第4次则相隔40多年,未来社会发展速度,将会比现在更快。这样看来,教育周期长和教育为当今社会服务的矛盾就更加明显,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要进行科学的预测,把明天看作今天,把未来看作现在,按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超越于当今社会,制定出新的培养目标,以不断适应发展变化中的社会,使教育走在国民经济的前头,并输送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投资超前是教育工程超前性建设的保障。教育工程的超前性建设要落到实处,求出质量和效益,就必须由政府进行超前投资,即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一般来说,专业人才的培养比使用时间大约提前10年,也就是说今天的教育对象是为10年后来培养的,而今天的教育要与10年后的经济发展相配套,就必须超前当今经济发展10年来投资,同步发展与落后发展投资都不利于教育工程超前性建设的落实。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假设实现教育超前经济发展10年的理想模式需要经过x年,就是说教育用x年走完了(x+x’+10)年的路程--S[,x+x’+10](x’为教育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时间),同时,经济用x年只走完了x年的路程--S[,x],显然S[,x+x’+10]〉S[,x],所以,S[,x]+x'+10/X〉S[,x]/X,也就是教育发展的速度应高于经济发展速度(路程S除以时间x等于速度),并且实现理想模式用的时间x越短或教育落后于经济的时间x’越长,教育的发展速度S[,x]+x'+10/X就越应大于经济发展速度S[,x]/X,这是从思辩的角度所进行的分析。从现实来看,美国从1965-1970年,国民收入增长43%,而教育经费却增长75%;前苏联1960-1971年国民收入增长71%,而教育经费增长了150%;日本1960-1975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75%,而教育经费增长1000%,显然,教育投资的超前发展已成为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3.教育体制改革是教育工程超前性建设的前提。教育体制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政治、经济制度和科技发展水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相对稳定的教育模式。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系统,具有时间长、空间大、网络广、层次多、学科全的特点,要使这一系统有序地稳定地进行,就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教育体制,并随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而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

      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基本上属于高度集中、封闭僵化的模式。在管理体制上,一方面是部门所有、条块分割,学校潜力难以发挥;另一方面是国家对学校统得过死,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在计划体制上,高度集中,脱离实际,缺乏弹性,没能反映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千差万别的需要。在办学体制上,一方面是办学形式和学校模式单一,各种类型、层次的学校缺乏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另一方面教育结构不合理,各层次学校的纵向衔接和横向联系存在脱节和失调现象。因此我国教育体制的调整与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落后、封闭的教育体制培养不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4.稳定教师队伍是教育工程超前性建设的支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智慧和巧手在构筑人类文明大厦中,在塑造社会新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育工程的建设中,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就目前我国教育现状来讲,教师队伍还不能满足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1)数量少,中小学教师仍有大量缺额;(2)质量低,据估计,全国中小教师文化业务水平合格的仅占1/3;(3)队伍不稳定,外流严重;(4)地区分布不平衡,城市教师偏多,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严重不足;(5)结构不合理,传统专业教师偏多,短线专业和职业技术教师匮乏。针对这种状况,1994年8月,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到本世纪末,使95%以上的小学教师和80%以上的初中教师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标准”;“到2000年使中专学校教师基本达到任职资格标准,职业中学、技工学校60%以上的教师达到任职资格标准”;“制订并实施百万校长培训计划”,“争取1997年左右在全国实行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等等,这些决策表明了超前建设教师队伍是何等的重要,也可谓跨世纪的教师人才工程。

      另外,教育措施的配套改进,如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也是教育工程超前性建设的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