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质研究之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银付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1978年来教育本质论争中存在的问题

      1978年来的教育本质论争,参加人数之众,发表论争文章的报刊之多,论争中观点的分歧之大,高居同期所有的专栏讨论之首。论争中提出的主要论点有“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双重属性说”、“多重属性说”、“特殊范畴说”、“实践说”等。论争取得了重要进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首先应该充分肯定的。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表现在:

      1.迄今为止,这场论争在论点、论据和论证诸方面,都仍存有分歧或错误。

      2.没有明确把“教育应当是什么”,即好教育的本质,纳入教育本质研究的范围之内。只是描述教育而不规范教育,这使教育本质研究的意义大为局限(本文第二部分将分析教育本质研究的范围)。

      3.无论“上层建筑说”,或“生产力说”,抑或“双重属性说”,论争者的视角都在“社会”而不在“人”。有研究者曾指出这种现象:“近十年间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争中,有不少研究只在‘社会’视角内寻求这种或那种价值,这些虽都不失为一种价值,但至少表明论争各方都默认自己为‘社会本位’论者,并且要在‘社会本位’框架中寻求一个更为狭窄的视角。”①

      4.缺乏历史感和立体感。这场论争中,罕见有从教育实践史角度论述的论文,也罕见有从教育思想史角度分析的论文。似乎思路单薄而不宽阔,使得这场论争既欠丰满又难以深入。

      5.缺乏对“教育”的现实存在形态的具体分析,缺乏对“教育”一词的日常语言分析,缺乏对分析教育哲学的借鉴和运用。

      6.论争中一些论文犯有逻辑学方面的常识性错误。例如违背思维同一律和论证规则。

      7.论争中一些论文犯有哲学方面的常识性错误,如将意识形态概念与上层建筑概念相混同。

      8.论争中有“非此即彼”和僵化孤立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倾向,也有庸俗辩证法倾向。引用经典著作时也存在抓住片言只语误解精神实质和望文生义的现象。

      9.在教育本质的表述形式方面,也存在有含糊的情况。

      本部分着重分析论争中出现的论据和论证等问题。

      (一)论据和前提方面

      1.本质与教育本质

      1)质与本质。在教育本质论争中,有研究者把本质与质等同看待②,另有研究者认为不能“以教育质的概念取代教育本质的概念”③。还有研究者认为本质是根本的质,是质的一部分④。

      2)归属与本质。有研究者认为:“近年来,我们关于教育的争论,实际触及的却并非本质,而是关于教育的归属问题。本质与归属是不同的范畴。”⑤而另有研究者认为,“确定教育的归属是教育本质探讨的有机组成部分”⑥。

      3)现象与本质。许多研究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而另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根本不是讲的本质,而只能是一种现象的概括。它把本质与现象两个不同的范畴混同起来了”⑦,认为“这种表述尽管是对的,但它只是对教育现象的描绘,而不是科学的抽象,是同义语的反复,而不是对教育内涵的揭示与阐明,它不给人更多的新认识”⑧。

      4)本质是变化的吗?有研究者认为,教育本质是稳定不变的,有研究者则撰文论述了教育本质的演变⑨。

      由上可见,人们在教育本质认识上的分歧,首先根源于人们对“本质”认识的分歧。“本质”究竟是什么?它和“质”、“属性”、“功能”、“现象”概念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些前提性问题,是教育本质研究不能不研讨的。

      2.上层建筑与本质

      1)上层建筑是永恒的吗?有研究者认为上层建筑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⑩。另有研究者认为上层建筑是永恒的,在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上层建筑(11)。

      2)上层建筑的继承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12)。一些研究者以此为论据断定上层建筑无继承性,而教育的继承性不言而喻,因此教育不是上层建筑。另有研究者则认为前者误解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认为上层建筑是有继承性的(13)。

      3)教育是意识形态、观念形态吗?一种是肯定的回答(14)。另有研究者则撰文反对这种观点(15)。

      4)教育是文化吗?一种是肯定回答。另有研究者则撰文提出异议,“就整个教育而言并不是作为观念形态而存在的,也不属于这个文化的范畴。”(16)

      笔者认为,文化可分出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本文第三部分中将分析教育现象的存在形态,这里只简要指出,教育制度属于制度文化层面,教育思想属于精神文化层面,教育活动则是传递及在传递基础上更新文化的活动,它不属于静态的文化,而是文化活动。

      5)学校是上层建筑吗?一种是肯定回答。另有研究者认为,“不能说学校是上层建筑。不能在学校和上层建筑之间划上一个等号。”(17)

      3.生产力与教育本质

      1)生产与生产力。一种意见认为教育是生产。另一种意见认为教育是生产力。

      2)教育与生产力之间有无直接联系?认为教育是生产力者,一般也认为教育与生产力之间有直接联系。此外,有认为有直接联系的(18),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亦持同见。有认为无直接联系的(1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