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霍姆林斯基论学生表现问题的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丰富的教育思想,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而各取所需。迄今为止,人们较多地研究了他的德育、智育、情感教育以及劳动教育等方面的思想,而较少注意到他对学生精神生活充实、生活快乐以及乐学等问题的关注。作为一个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以关心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大写的”人作为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行动指南。精神生活充实、生活快乐和幸福是他赋予这种“大写的”人的基本内涵,而学生的自我表现则是他认为的造就具有这种内涵的“大写的”人的条件。

      一、学生表现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自我表现”,即指学生“内在本质的表现”①,学生“个人的天赋、才能和倾向的显示。②由于内在本质、天赋才能和倾向包括多个方面,所以学生的表现体现为“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或者说是指学生从其所创造的东西中“看到了自己”,在某一件事上“表现了自己的智力的、体力的、意志的、创造的、道德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自我表现在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生的表现是学生精神生活充实、生活快乐和幸福的条件。学生感到精神生活充实和生活快乐幸福意味着学生在某些事情上表现出了自己的力量和才能,因此在“他的精神生活中充满着对自己力量的乐观的信心和自尊感”;“意识到、感觉到、体会到自己的充分价值,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自己的创造力和才能,自己在创造性劳动中的成就”。可见,学生的天赋、才能、价值的表现和显示是学生精神生活充实、生活快乐和乐学的源泉。其中,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了学生的创造性的表现对学生精神面貌的影响。他说:“人对于创造性活动的永不停息的追求,这是借助于教养和知识而变得越来越充实的源泉”③。他甚至认为,创造性劳动是“个人精神生活的实质本身”,在一种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并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这是人生观的基础和核心。没有这一点,儿童不可能成为乐观主义者,和谐的教育也就不可能实现。学生的表现之所以导致学生精神生活充实、生活快乐和幸福,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天赋、才能和价值的表现和显示,会给学生带来一种自我肯定的态度和情感,使得学生感到自豪,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对自己充满信心,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无能的、低人一等的人,而是一个“大写的”人。

      第二,自我表现是使学生乐学并成为一个“可教育的人”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发现在教育中经常出现学生厌学、不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愿接受教师影响甚至与教师发生冲突等等现象,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精神生活贫乏造成的。因为学习仅仅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当学生对学习还未真正产生兴趣的时候,或者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如果教师仅仅以分数的好坏来衡量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感觉到在教师面前抬不起头来,感到自己没有希望以致灰心丧气,甚至讨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愿意并乐于学习,成为一个“可教育的”人,关键要在学生身上唤起他的自信、自尊和自豪的情感需要,使之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就。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学生在某些方面达到自我表现,从中获得自我肯定的情感力量,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当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障碍时,就需要让学生“在精神生活的其它领域得到表现”,而且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越大,设法让学生在其它活动领域里突出自己这一点越重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就可以退缩,而是因为当学生在他最强的那一方面“显示了自己,他就不会变成对什么都不关心的人,他就会在其它的活动领域(包括学习领域)中找到克服困难的力量和志向。”④可见,表现会提供学生在学习方面以及其它方面发展的动力和进取的力量。

      第三,学生的表现是促进其个性发展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一个学生不能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些活动中取得成就,确立自己的地位和宣告自己的存在,没有感觉到作为一个创造者的自尊感和自豪感的时候,所谓个性就是“不可思议的”。反之,当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发挥和表现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体会到自尊、自豪和自信的时候,就会在他身上体现出“人格的独特性”,表现出个性。所以,个性形成的最有利条件就是“充分地展示人的全部素质、能力、禀赋和天才”⑤。

      由于表现具有如上所述的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表现,并将之摆在重要的位置。他认为,学生的很多问题比如厌学、精神不振等都是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自己的力量和才能所造成的,这主要又是由于教师不注意学生的表现带来的。而一般的教育理论家错误地把学校的一切成败跟教学大纲编得如何、各门学科教得如何联系在一起。因此,普通中学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以便最充分地显示个人的天赋、才能和倾向”,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⑥。

      二、教育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表现。教育要帮助学生得到表现,首先是教育者要懂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特定的天赋才能,使之都能在一定的活动中表现自己的天赋才能。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一般较少关心学生的表现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般人总认为只有少数优秀人物才有天赋才能。苏霍姆林斯基以他在学校里进行的几十年教育工作为基础确立了一条深刻的信念:“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一个人的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又都是独一无二,自然界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我们有权利说他是‘无论干什么都不行’的人”⑦。一个学生可能在文学方面没有什么才能,但他可能是一个极好的无线电修理工;有些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方面总感到有些困难,可在其它劳动领域里却往往得心应手。可以说,每个儿童都有其特定的性向、天赋和才能,即都有一个特定的“自我”。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关键就是要提供多种多样的领域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性向的方面,从而表现出自己的天赋和才能。他特别批评了通常的学校教育提供学生的表现机会太单一,往往只有得好分数这一方面。而在这一方面,很多学生往往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根本不会表现“自我”。他认为,学校可以提供给学生表现的领域和机会是很多的。

      首先,道德即是这样的一个领域。他认为,当学生在智力方面比不上别人时,不要让他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一等,而要在他面前打开精神发展的道德领域,“使他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吸取力量”,从而感到自己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在道德领域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独一无二的人,通过建立美和完善的道德关系来丰富自己,从而体会到做人的乐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