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尽管德育被提到首位,巨大的德育实践并未收到应有的道德效果。问题在于,传统的说服教育是控制性的亦即病理性的。它由控制事实真相进而控制学生的理解达到说服学生的目的。这种道德教育本质上不道德,从长远看则无效乃至负效果。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宜用开放性说服替代病理性说服,道德教育必须道德和科学。为此,德育实践应遵循多远性原则、适道德水平、适智力水平以及利益性原则等。 关键词 负效果 说服教育 病理性(控制性)说服教育 开放性说服教育 对于教育改革来讲,最困难的改革通常是德育改革。对于社会进步来讲,最真正的进步是人们的思想进步。教育与社会危机的发生并非总因为教育与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有时候,教育的痛苦在减轻,人们的生活变好,但教育与社会的风险却在增加。于是,出现了全球性的对教育尤其对道德教育的关切与反思。 我国学校教育有突出德育的传统,近年更提出“德育首位”论①。然而遗憾的是,高涨的道德热情和巨大的德育实践,并未收到应有的道德效果。面对几十年一贯制的德育,当前学生的主流态度几乎是:怀疑乃至拒绝。用教育病理学的术语来讲,我们的德育出现了病理性症状,德育的现实结果与预期目标相距太大,有时甚至恰好相反,即出现所谓德育的负效果。有研究表明,德育陷入困境的原因相当多数来自学校外部,多为学校德育所鞭长莫及。但我们的研究发现,学校德育理论的不成熟与德育操作的欠科学加剧了困境的严重性。问题在于,德育理论与德育操作系统应为德育困境承担哪方面的责任?能否通过改进德育实践提出消除或减轻德育困境的可操作性强的策略?德育本身是否应承受道德的批判与科学的检验?对此类问题的关注构成了本文的重要意图。 一、德育过程与说服教育 我国一般将德育过程看成是教育者对学生施加一定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即德育工作者希望有结果X,他们通过特定方式使受教育者发生达到或趋近X的行为或心理倾向变化。关键问题是:怎样才能使受教育者成功地发生德育工作者所预期的行为或心理变化?解答这一问题极为困难,弗洛依德把“道德心”看成来自儿童对父母榜样的内化,行为主义者把道德行为完全看成是外部控制的奖励和惩罚的结果,社会学习理论派则强调榜样和模仿的重要性等②。从实践看,这些意见都重要,但都只看到了德育一个侧面。我们认为,使受教育者成功地发生预期变化,一般除了成熟因素外,主要归之于两大类原则和方法或操作系统:一是说服教育及其派生物,如理论的灌输、榜样的影响、潜移默化的感染等,以其自觉自愿为基本特征。一是强制教育及其派生物,比如惩罚、纪律约束、制裁等,以被迫性非自愿性为基本特征。后一类操作系统在终极意义上达不到预期德育目标,行为一旦被强迫,它就不能看成是道德的。 所以不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准则来看,还是为德育的根本效果计,我国学校德育,显然应以说服教育的操作系统为核心,这至少从理论上为德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问题恰恰在于,一方面较普遍的以说服教育为重要操作准则,另方面德育工作并未达成预期目标,我们并未解德育于困境,是说服教育变异,还是运用说服教育不当?当人们纷纷指责社会的影响及学校的失责时,我们却回过头来惊奇地发现,说服教育理论上完全泛化,实践上仅停留在常识应用侧面,对说服教育本身的研究令人不解地被忽视了,尚未发现有研究触角伸向说服教育的内在特征及其结构。人们仅仅把“说服”理解为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而使对方自觉服从或相信(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种说服显然忽视了一个重要基础,即在充分占有事实的基础上讲道理,没有这个基础的“说服”便是片面“灌输”,虽然并非无效,但至少无道德价值。因而本质上它已背离了自身,已经“患病”,已经成为病理性的说服教育。 二、病理性说服教育 先看一个实例:一个很有物理学潜能的学生,被其老师反复“说服教育”,认识到到艰苦农村干事业的光荣和重要意义,从而自我抉择:放弃上大学的可能而毅然下农村。此为典型的“说服教育”,学生是被说服后自愿自动作出新的行为变化的,且符合教师预期目标。但我们注意到,这种说服首先忽视了学生的素质特征—一他更长于物理学,在该领域也许会有更大作为。其次它忽视了“支援农村”这一主题的全面信息的提供:光荣与痛苦共存。这样,这种说服使学生在对自身、对去农村的信息都掌握不充分的前提下作出了行为抉择,发生了教育者预期的行为变化。 这种最常见的说服教育是一种病理性教育我们称为控制性说服教育。所谓控制性说服,指的是说服者并未全面准确向被说服者展示相关信息,仅仅靠某些“道理”来主观引导对方而使对方发生行为变化的说服。其出发点是控制受教育者的理解而不是帮助他们理解,其手段是隐瞒事实真相,只向被说服者展示一部分信息而隐瞒另一部分信息,并以某些道理加以引导从而达到改变对方的行为或抉择的预期目标。因为一旦向被说服者展示了全部信息,就可能达不到说服者的预期目标,或者说,如果不隐瞒某些信息,对方就不会被说服。控制性说服重灌输,重道理的宣讲、重舆论的导向,但忽视信息的提供,忽视真相的告知。 我们许多德育工作者对学生只谈资本主义的黑暗性而不谈其积极面,对领袖或英雄人物,只讲其崇高精神与超凡智慧而不讲作为普通人所无法避免的缺陷等等,都是控制性说服。日常生活中最普遍最典型最大量的控制性说服是商品广告,其基本特征是在未充分展示全面而客观的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主观诱导或控制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