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 通过考试手段来测评教学质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未找到一种公认而被大众普遍接受的更为合宜的取代方式,故其将不断得到强化,且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被取消。然而,如何根除考场作弊,就成了一件十分头痛的事情。本文想通过对考风、监考现状、作弊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以及各要素间的相互因果联系等的分析,试图改变人们对考试的传统认识,赋考试以新的内涵,并希望在重新认识考试价值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崭新的考场新貌,以达到既节省人力物力,又具有很好的社会效果的目的。 一、考风与监考现状分析 哪里有考试,哪里就有作弊;考试不息,作弊不止。但考试对象不同,作弊者的目的也不同。小学生、初中生考试作弊,只为了骗骗家长老师。高中生中作弊的只是一些高考无望者,头脑清醒者必然明白,考试目的旨在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作弊如生病吃止痛药,只能掩盖病情而无益于治,故一般不愿作弊。大学生则不一样,每场考试都是终极性的,考分关乎毕业、保研、就业与评奖等等,真可谓“分”中自有黄金屋,虽非性命交关,也相差无几。故成绩差的为及格,成绩好的为获奖,无论成绩好坏,只要有可能,几乎都有作弊动机。 有作弊,就有监考。作弊与监考是一对矛盾,且随时间的推移,经验的丰富,作弊手段日益高明。有学生不无得意地说:只要想作弊,没有作弊不了的。于是作弊手段日益高明,监考力度不断加强,如此不断升格,呈螺旋式向前发展。正如战争武器一样,由矛和盾,发展为坦克与穿甲弹,现在已有了导弹与制导导弹,并且还在发展着。据我所知,从整体上讲,目前全国高校的考风仍不甚乐观,这与各高校的监考及其处罚力度密切相关。有的高校监考工作较松,作弊现象司空见惯。有位家长感慨地说:“我家孩子虽品学兼优,却与‘三好生’无缘,只因考试时拒绝与人方便而遭人忌恨。”有些成绩好的学生为避免上述尴尬,每逢考试必待铃声将响而进场,哪儿有空位置随便一坐就是。因为有作弊动机者为选坐位选邻坐,一般早已坐定,故最后的空坐位能免此尴尬。有的学校的监考力度非常强,每场考试必有三位全过程监考人员(由班主任、任课老师、机关人员各一人组成),另外还有三个层次的巡考员,由教务处一般人员充当局部巡考员、教务处正副处长充当分片巡考员、校长书记充当全校巡考员。每逢考试来临之际,教务处必印制监考须知与考场纪律,并在广播台播放,考场宣读。考前,必须把书包书籍纸张等一切东西送交讲桌上。考试时,若发现有作弊嫌疑,或监考人员,或巡考人员给予当场揭露,或没收试卷,或驱逐出考场,由于监考力度大,这类学校的考风确实相当好,功不可没。但不可否认,仍有胆大妄为者顶风作弊,每年公告栏中总免不了贴有几张因考试作弊而被警告、记过或留校察看的通告。其实,被处分的还只有少数,有的因手段高明而未被发现,有的因监考者视而不见而未予揭露,有的已揭露但因有人说情而受到豁免。又从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处罚力度看,全国各高校的情况也很有不同。有的学校从未对考试作弊者作过任何处分;有的从警告、记过、记大过,直至留校察看为止;个别学校,据说只要发现作弊行为,无论平时品学如何,一律开除,绝不手软。但值得令人深思的是,即使处罚最重的学校,作弊行为也没有彻底根除。 二、作弊与监考严重对应的形成原因 作弊者与监考者双方近乎在斗法,形成这一严重对立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认识不到位 (1)在作弊问题上,对考生对监考教师双方,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认识不够清楚。 一般人认为,有作弊才有监考,矛盾的主要方面当然是学生。事实上,如只有个别学作弊,问题固然在学生方面。但若没人监考,几乎所有人都将作弊,这就应从更深的层次上去考虑问题了,即应从教育的目标手段、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管理机制以及学生的道德水准、自我约束力、价值观现状等各个方面多问一个为什么。只有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取得效果。 (2)对考试作用的认识过于局限 目前,大家对考试作用的认识相当片面和狭隘,认为考试无非是衡量一下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怎样,目的和动机都十分单纯。没有充分认识到作为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考试活动,其本身就是一种十分宝贵的教育资源,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教育的机会场所,教育的环境条件和教育的活动过程。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考试的过程不仅仅是在显示其学识才华,更是在经受一场品德修养方面的洗礼,其中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个性特征的养成过程,人格意志的考验锻炼过程,人性特点的展示过程。所以,考试的功能是多元的,对学生的评判及其结果也是多元的,不能仅注目于卷面分数,当更注目于考生在考试中的每一个表现。 (3)对作弊性质严重性的认识不够充分 目前,对考试作弊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危害性的认识比较充分,这从高校付出如此大的人力物力来监考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但对于其本身的性质严重性的认识远远不够。我曾在92年,对90级某班作过一次调查,明确赞成作弊者1/10,持无所谓态度的占1/3以上,持反对态度的不足1/7。我以为最可怕的不是作弊者,而是有那么多持无所谓态度者。世人之多,人性之异,出现几个败类本不足怪,但若大多数人不分是非,颠倒黑白,就有问题了。同理,上万人的一个学校,出现几个作弊生本很正常,但若很多学生对此持无所谓态度,就是个大问题。在教师中对此持无所谓态度者也许没有,但对作弊行为的性质的严重性有足够认识者恐怕不多。事实上,我们应当从学生的作弊行为中观察到些什么,预感到些什么。作弊行为本身所暴露出来的是一个人的贪婪本性及其自制力的脆弱。试想,在如此严肃的考纪面前,在如此严密的监视网笼罩之下,竟为几分微不足道的分数而敢冒被处罚的风险,待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当遇到比其大得多的诱惑而又无人监控的时候,他能控制住自己的贪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