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高春梅 山西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原文出处:
光明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创造教育最能开发和激励人的创造潜力,培养和强化人的创新精神,并使人的创造潜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知识、技能与社会实践的中介,逐步地有序地转化为主体创新能力和社会生产力,最终表现为高度的智慧和发达的经济。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加强创造教育,并将之注入素质教育的机体与机制之中,以便培养出适应高科技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所特需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自从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在19世纪初提出把数学作为教育的主要手段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教科书正本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便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趋势。这一方面为教育走向规范化、有序化提供了可能,但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地命名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陷入呆板和单一,不意之中抑制了教育机能的创造因素和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

      人们大约都有这样一种体验;坐在同一教室里的学生,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其实是不大相同的。他们各有各的特长、素质、基础、能力、兴趣、追求等。面对如此纷纭万状的知识接受者,一律采取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统一的讲课内容和讲课方式、统一的考核标准和评鉴尺度,其结果是难免要抑制个性、削平特长、束缚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热情。

      创造教育的实现过程,也就是教人发现真理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教人发现真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启发、诱导、激励人们去探索、开拓、发现、创造,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个性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与特长,用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缔建灿烂的事业和建构辉煌的人生。毫无疑问,这样的教育是具有创造学内涵和创造新精神的教育,它不仅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人才成长的规律,而且也是实现教育效益的最佳境界和培养顶尖人才的最佳手段。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却往往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究其原因,主要是凝固化和不大统一的教材、教法、教学机制和教学模式,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抹煞了学生的个性和限制,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尽管在传统教育中容易被忽视,但它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却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从某种特定意义上说,它不仅是一切知识和技能所开出的鲜艳花朵,而且是一切“教”与“学”所结出的最终果实。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主要在于使受教育者能够有所创造,而只有通过创造,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产生社会效益。欧文·泰勒之所以把创造力的形态和质态概括为表达式创造、生产创造、发明创造、革新创造和深奥创造等五个层次,也主要是从这一点着眼的。至于中国现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更深邃、更明睿了,他说:“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须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他甚至发表《创造宣言》,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因此,我们必须有一种意识,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那就是增强创造新意识,加强创造教育,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天才。并切切实实通过教育功能逐步使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成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一般来说,由于创造教育注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自觉加强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和从多种设想方案中进行选择与决策的能力。所以,就避免了传统教育所施行的只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单纯储存、积累知识和信息,只给学生一个现成的和唯一肯定的标准答案的缺陷。由于创造教育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把学习过程变成思维、探求、启悟和实践过程,把单纯的接受知识变成同时也“生产知识”,这样以来就避免了传统教育所实行的只让学生进行集中思维,只提供结论性的东西,只解决精神领域的问题等缺陷。由于创造教育强调教学的差异性和变动与发展,强调诱导、启悟和富于个性特色的独立思维,强调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和展示,强调对学生进行高标准的单项突破和对未来社会的应变能力,从而避免了传统教育的那种在强调教学统一性、规范性、模仿继承性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低标准的全面平推,漠视社会的现实变革和未来发展趋势,只求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地消极适应当今社会的缺陷。

      其实,创造教育的特点和功能,还远远不止于此。它的真正魅力,更在于它所秉具的探索性、开放性、发散性、未来性、选择性、判断性、决策性、实践性、差异性、应变性、发展性、主动性和进取性等,为培养造就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的创造型人才,提供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思维方式、认识方法和精神素质。具有了如此思维方式、认识方法和精神素质的人,乃是大可以进行海阔天空、纵横驰骋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同时也大可成就出典超范、独具风彩和闪射时代光华事业的。特别是由创造教育所衍生出来的智力激励法、差别变换法、仿生创造法、性格设计法、心理联觉法、造型变异法、色彩构思法、竟象造型法、组合变换法等极富创新意识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方法,更为改革开放的时代所需要,也更为造就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创造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和广阔的舞台。

      我们必须认识到时代、生活、改革、发展对教育人才所提出的新考验和新要求,我们更应当认识到在这些新考验和新要求中占据重要位置和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我们必须认识到:创造教育原本就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创新精神原本就是改革精神的刃上之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