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2【文献标识码】A 在教育科学中,教育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领域。但在教育实践中,无论是技术专家还是理论家都以一定的“眼光”看待教育技术及其作用,形成其特有的教育技术观。分析起来,这些观念都有其不同的哲学色彩。它们不仅对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教育技术实践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从特定的技术哲学观出发来看待教育技术,处理教育技术与教育的关系以及工具手段与人的关系等,便形成了特定的教育技术的哲学观。像所有的哲学问题一样,在教育技术上也存在不同的哲学观。 一、科学主义的教育技术观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地、大规模地转化为生产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科学技术受到无与伦比的赞美,它能给人类带来幸福美好的生活,也能消除人世间一切不平和痛苦。在这种赞誉中生长起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尽管该思潮有不同的流派,但其共同特征就是:用自然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一切哲学问题,尤其是人的问题和社会历史问题,企图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来取代哲学,并且以科学技术改造人和社会。在学术表现上是用自然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与社会,诸如用力学、生物学、物理学的理论方法来解释人文社会现象。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等方面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但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主要反映在“技术至上”的理念上,认为技术手段可以战胜一切、改造一切,产生对工具手段的偶像崇拜,而将人这个主体放在了从属地位。 这种思潮在教育技术领域的表现就是“工具之上”的理念。科学主义的教育技术观往往从工具手段的角度来看待教育和社会发展问题,认为工具手段是推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早在19世纪末,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等人就将刚问世不久的电报、电影等信息传播工具当作拯救社会的工具,并在本质上将现代信息媒介解释为在美国恢复广泛的道义和政治一致的力量。(注:丹尼尔·切特罗姆.曹静生译.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1.) 本世纪60年代,加拿大学者M ·麦克卢汉认为“传播媒体决定并限制了人类进行联系与活动的规模和形式。”(注:马歇尔·麦克卢汉.何道宽译.人的延伸——媒介通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1.)他认为人类在口头传播时代,只能面对面地交流,进行小范围的传播,这就决定了人类社会处在“部落化”阶段。当出现了书籍等印刷媒体,人们可借助书籍进行独立阅读和思考,使人类社会出现了脱离“部落化”阶段,印刷媒体促成了社会的个人化发展。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又重新变成了“部落村”。麦克卢汉还认为“信息的加速走向极端之后,课室和课程的专门化现象又一次消失了”,“由于电子技术使人在瞬息之间提取信息成为可能,千百年来专注于教育学和资料排列的倾向随之结束”。(注: 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1999.1.)后来那些用电视、计算机来代替教师、 教室和学校的言论与麦氏的观点一脉相承。麦氏的观点虽然充分强调媒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但把媒体的作用极端地夸大了,以至于它们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国有学者认为,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代生产工具是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并得出“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将导致整个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的结论。(注:马歇尔·麦克卢汉.何道宽译.人的延伸——媒介通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1.)这个结论的逻辑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在当前是最先进的,是科学技术的代表;既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就是生产力,它就使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生彻底变革,因而它也使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应该说,这种认识充分表明了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等科学技术成果对人类社会和教育的巨大影响和冲击。但该观点在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来证明工具手段的力量的同时,却丢掉了唯物辩证法。不仅混淆了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等概念之间的差别,还将经济发展的规律简单地套用在教育发展上,忽视了教育发展有其不同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殊性。 科学主义的教育技术观不能辩证地对待人、工具手段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将工具手段放在了第一位,并当作了决定性因素,似乎成为解决一切教育难题的“灵丹妙药”。忽视或漠视人和教育对工具手段的产生、发展以及调控等方面的作用。在这种思潮影响下,教育技术仅被看成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工具,如幻灯机、投影机、电视机和计算机等等。出现了重硬件、轻软件,重设备购置、轻开发应用和人才培养,重设备性能的追踪、轻教育方法、技能和模式的探讨等现象,以至于有些同志似乎认为学校拥有了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便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 二、人本主义的教育技术观 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在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的进一步的生存发展造成种种问题。现代工业在减轻人们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巨大的战争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危机和资源短缺等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针对这种状况,一些哲学家对现代工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和科学主义的观点进行了反思批判。产生了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潮——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以人、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为研究对象。将科学主义轻视或丢弃的人的本质和价值挖掘出来,充分强调人自身的重要性和主体地位,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人本主义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轻视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对技术的本质产生了扭曲性和肢解性的解释。对工具手段抱有无端的“歧视”或“恐惧”。人本主义技术观在对待人、工具手段和教育以及社会发展等关系的问题上,将人放在第一位,以至于把人的存在本体化,把人的基本特性主观化,把人的生存状态个人化。基于这个原因,人本主义对技术、工具手段等基本上持否定或蔑视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