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蜀道经济带的盛衰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秦汉隋唐帝国以蜀道为轴线,联系关陇地区和巴蜀地区,形成以汉中盆地为枢纽的立国基地。“唐都长安,每有盗寇,辄为出奔之举,恃有蜀也,所以再奔再北而未至亡国,亦幸有蜀也。长安之地,天府四塞,辟如堂之有室,蜀以膏沃之土处其阃间,辟如室之有奥,风雨晦明有所依而蔽焉。盖自秦汉以来,巴蜀为外府,而唐卒赖以不亡,斯其效矣”①。北宋定都开封,蜀道的政治地位下降,经济地位上升。而且蜀道成为宋朝的边防前线。“若弃兰州,则熙河必不可守;熙河不守,则西蕃之马无由复至,而夏戎必为蜀道之梗”②。宋朝人普遍认为“天下者,常山蛇势也,秦蜀为首,东南为脊”(《宋史·汪若海传》)。所以,北宋王朝非常重视蜀道的建设,促进蜀道经济带的发展,保证王朝的安全。

      一

      北宋由国都开封经洛阳、长安以达汉中、成都的大驿路是经大散关、凤州、两当、兴州(陕西略阳)、三泉(陕西宁强)至利州(四川广元)。唐末五代时期,南北争战,“三川兵革,虎豹昼行,任土贡输,梗于前迈,西川秦章,多取巫峡”(《北梦琐言·逸文》)。蜀道屡遭战火,虎盗出没,交通几乎中断。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不久,为了发兵进攻后蜀,首先修复蜀道。乾德二年(964),“先锋都指挥使、凤州团练使张晖,督兵开大散关路,躬抚士卒,且役且战,人忘其劳,至青泥岭病卒”③。蜀道修通后,宋军势如破竹,很快攻破天险剑门关,后蜀孟昶投降。全国统一后,北宋政府更加注重蜀道的经济交通作用。把商旅的行路方便和川茶等大宗商品的运输便捷等方面,视为整修道路、取舍新旧驿道的首要条件(参《宋会要·方域》);宋代蜀道沿线的地方政府和官员,已深知发展交通,兴修道路,是招商引资,繁荣地方经济的主要条件,纷纷秦请修建蜀道,甚至在蜀道干线上乱开支线,为此,北宋政府建立了严格的蜀道修筑报批制度(参《宋会要·方域》)北宋政府在蜀道沿线建立“递铺”,并重视完善递铺的交通设施和改善递铺兵士的生活。天禧元年(1017)七月,“遣使市小车给凤翔府至绵州递铺,仍为增葺补屋,以道险且远故也”④。至和元年(1054)七月,“诏陕西转运司,自永兴军至益州,递铺军士方冬苦寒,挽运兵器不息,其各锡缗线有差”⑤。

      正由于北宋政府重视蜀道及其沿线的经济建设,蜀道沿线很快出现了经济繁荣、商贸发达的喜人景象。“岁贡纲运,使命商旅,昼夜相继,庐舍骈接,犬豕纵横,虎豹群盗,悉皆屏迹”⑥。即使在险峻难行的青涨岭上,也有“客邸酒垆”(《白水路记》)。在蜀道经过的一般山区,更是“道店稠密,行旅易得饮食”⑦。蜀道交通的发达,促进了蜀道经济的繁荣。

      北宋成都府路的成都平原,利州路的汉中盆地和秦凤路、永兴军路的关中平原,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畅通的蜀道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了经济上联系密切,优势互补的蜀道经济带。

      宋代的川峡地区,“地挟而腴,民勤耕作,无寸土之旷”(《宋史·食货志》)。成都平原更是“蜀地膏腴,亩千金,无闲田以葬”(《宋史·王赎传》)的繁华局面。“惟剑南西川,原野衍沃,氓庶丰夥,金缯泞絮,天洒地发,装馈日报,舟浮辇走,以给中府,以赡诸塞,号居大农所调之半,县官倚之,因以为宝薮珍藏云”⑧。是蜀道经济带上最繁荣的地区。

      汉中盆地是蜀道的总枢纽和中继站,这里也是“厥田沃衍,其俗富庶”⑨,“川陆宽平,鱼稻丰美”⑩的鱼米之乡。“平陆廷袤,凡数百里、壤土衍沃,堰埭棋布,桑麻粳稻之富,引望不及”(11)。是与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有密切的经济联系,其繁荣程度仅次于成都平原。

      关中平原虽失去了汉唐时期经济中心的地位,但仍不失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基地。“秦地披山带河,持戟百万,陆海之富,甲于四方”(12)。“今自陕以西,关中之地,沃野千里,古之所谓天府也,丰岁粒米狼戾,有司窘于钱帛无以广籴”(13)。西北沿边地区也是“人户庄园物业繁富”,以致“陕西路并边丰稔”,“民户不能蓄积,以待商贾”(14)。此时关陇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较明代为好。

      上述三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汉中盆地虽然狭小,但地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间,特别是此地在北宋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超过唐代,从而能够在经济上勾通南北,促进了蜀道经济带的繁荣兴旺。

      北宋时期,陕西在粮饷上支援京师等地区的同时,也曾援助过四川。淳化五年(994),四川旱灾,适逢王小波、李顺起义,官军入川镇压,军粮即由陕西所出,“时关中率民负粮以饷川师,道路不绝”(15)。宋神宗时,解盐通商,“陕西诸州客旅,无问老少,往来道路,交错如织,担负盐货”(16),进入汉中和川蜀地区。但关陇地区是边防重地,军队“四五十万之人,坐而仰食”(17)。四川对关陇地区的支援更大,是关陇等地粮饷和其它物资的主要供给地。四川钱帛就是经蜀道转运到陕西和京师的。宋太宗至道三年(997)七月,臣僚上疏说:“关辅既有变生,则四川上供钱帛恐未能上供”(18)。天禧元年三月,陕西转运使段惟几说:“所部岁给诸军衣绢二百万,皆自川峡辇输而至”(19)。仁宗朝,“自西边用兵,军需绢多出益、利、梓三路,岁增扎输之数,兵罢,其费乃减”(《宋史·食货志》)。自神宗朝开始,四川与陕西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熙宁三年二月,“诏移巴蜀羡财,市布帛储于陕西,以备边,省蜀人输送及中都漕輓之费”(《宋史·食货志》)。同年九月,“诏三司,除在京合支用金帛外,应两川四路上供金帛及四路卖度僧牒钱所变转物,并截留陕西转运司,令相度于永兴或凤翔府(封)桩以备边费”(20)。由此可见,蜀道经济带内部的经济联系是非常密切的,这是整个经济带能共同走向繁荣的内在经济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