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才译 4.厘金 中国的赋税主要是关税、盐税、田赋三种,其他方面现在最成问题的是厘金。厘金弊端很多,中外人士呼吁废止,与关税自主的同时废除厘金,但实行起来没有指望,我认为这必然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下面把厘金的沿革及其内容作一概略叙述。 厘金是与对外的海关税对应存在的内地“税关”,但从产生至今也不过只有80年的历史。厘金是一种“货物税”,或“货物通过税”,又是内地国货贸易的“地区税”。厘金开始于咸丰三年(1853年)。咸丰初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军费巨增,洪秀全攻占南京之后,军费更加膨胀,战乱3年支出超过270多万元,但军费来源枯竭,于是厘金便“应运而生”。清政府太常寺卿雷以諴帮办扬州军务时,于1853年(咸丰三年)向里下河地区仙女庙、邵伯等乡镇开始征收厘金。雷以諴的做法是“劝谕”仙女庙等地米行“捐助厘饷”,一石纳50文,一升纳半文。从咸丰三年九月至咸丰四年间,先后收款约二百万贯(实为二万贯——译者),成绩斐然。于是雷以諴上奏朝廷曰:向商人征收“一厘税”,既无损于民,又有益于军费。所谓厘金,即征收百分之一,也就是一厘(日本的一分),按物品的价格征收百分之一。其后各地效仿之,到咸丰五年,江西省设有厘金局65所(处),湖南省达485所(处)。全国普遍设置厘局(卡),并导致厘局人员承包厘税制度,商人受到的榨取日益严重。咸丰十一年上谕曰:“厘金初设是为了弥补军费之不足,但(施行以后)平民受累颇多,而且奸商利用厘金之征收贪污中饱者不少。以后各省上奏获得允可在通商要道设立的厘金局之外,凡在偏僻地方设立的盘剥、困扰小商人的厘局(卡)全部裁撤。各省督抚对保留哪些厘局(卡)和裁撤哪些厘局(卡)要确实调查上报,由户部命令各省厘金局,仿效江苏省,征收厘金不得超过百分之一以上。“厘金产生之后仅10年,其弊端就如此之大。其后关于治理整顿厘金的上谕屡屡发出,但事实上厘金却有增无减。到光绪末年,则庞杂之极,而且厘金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一种新的倾向。即从江西开始,设立“统捐”,适用于木材、麻布、蓝靛、瓷器等货物,就近的厘金局课税的话,其他厘金局不再征税。光绪三十三年奉天厘金杂收的名目非常多,于是统一整理为生产税和消费税两种,生产税在产地一次性课税,消费税则在贩卖地征税。这些做法,都是厘金的变形。其后政府官员中裁撤厘金论兴盛,1902年的中英条约和1903年的中美条约终于提出裁厘加税的规定。厘金是战时产物,是弥补战时财政不足而设立的新税,其结果形成一个不易改撤的国内税关的组织。 厘金变形的结果,出现种种名称。有统捐、认捐、包捐、产销税、货物税、落地捐等等。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第一,有厘金名目的,有直隶、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湖南、福建、广东、云南、贵州等。第二,有统捐名目的,有江西、湖北、陕西、甘肃、浙江、广西、四川、新疆等。第三,使用产销税名目的有奉天、吉林、黑龙江、江苏等。 中国的厘金大体上南方多,北方少。这是因为北部中原地区以陆运为主,厘金局(卡)设置得较少;而南方及中部地区运输百货多利用水运,因此税局也多。在江苏,苏属税务总公所有14个,分公所达158个;宁属税务总公所有2个,分公所达24个;厘金总局34个,分局291个。全省本局、分局合计达426个之多(?)。据统计,运河沿岸平均每30华里,就有一税局。货物通过如此众多的局卡,皆被检查甚或扣留,都要被课税。厘金局卡的数量,中央政府也没有确实的统计,但据说全国有12000多个厘金局卡。而且近年来战乱的结果,军阀军费缺乏,普遍设立与厘金局类似的税卡,数量更为明显的增加。 厘金税率开始时是1%,现在2%、3%、5%不等,有的甚至高达12.5%。还有的一局设两种税率。由此可见,弊害甚矣! 厘金的收入确切数据无法知道,1901年总税务司赫德编制的厘金预算表厘金实收3350万两,但这只是中央的收入,各省截留的不在其内,因此总收入仍然不清楚。根据宣统三年的预算各省厘金收入如下: 省名厘金收入额(单位元)省名厘金收入额 直隶1592909 京兆2780 奉天3420242 吉林 1964540 黑龙江 1141745 甘肃 816901 新疆 183069 山西 929861 陕西 781211 山东 377027 河南 670035 江苏 3123948 安徽1551175 江西 2301269 湖北3480928 浙江 3672324 湖南1620012 四川 4208393 福建1727003 广东 5046256 广西 990887 云南 359220 贵州 162298 热河 66553 察哈尔28192 归化城 9083 库伦 75200 计 43187907(上表数据计算实为40103060) 根据预算并参考外国人的调查,各年收入如下: 年别收入数额 191236584905元 191336882887 191434186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