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百年中国美学

作 者:

作者简介:
聂振斌,1937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文艺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从中国百年美学展开的社会背景、中西文化融合、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成、文艺与政治关系诸视角出发,以功利主义和超功利主义美学观的相互批判、相互交替为基本发展线索,深入揭示了中国百年美学艰难历史过程的丰富性以及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1999 年 10 期

字号:

      所谓“百年中国美学”,是指20世纪这一百年间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一百年,与两千五百多年的中国古代美学史相比,长短悬殊。然而它的内涵异常丰富,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一百年,并且与整个古代美学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受到西方美学的启示,中国学者开始自觉地构建中国美学的学科体系。而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附丽于经学、史学、诸子、教育和宗教之中,没有独立地位。第二,把自然科学知识引入美学研究之中,用科学实证方法、科学分析方法代替古代那种用道德观念、阴阳五行观念附会审美现象的方法,促进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改变。第三,建立了具有反对封建主义和高扬个性解放的新审美观念。第四,通俗文艺如小说、戏剧、俗乐以及白话文提高了社会地位,逐渐取代了诗文(古文)的主导地位。当然这些特点还在形成过程中,尚带有西方美学的印记,将来成熟稳定了,是否还是如此,值得注意和研究。

      过去的美学研究,大都把这一百年划分为近代、现代、当代三个阶段,进行分段研究,这当然也是需要的,但太突显几个阶段的区别,易于忽略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也易于忽略百年美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同时,单纯从政治的角度划分美学思想史,很难系统深入地揭示美学思想发展的自身规律,因为美学思想的改变并不和政治变化完全同步。

      本文将打破以往的某些固定界限,把百年美学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当然百年美学含量很大,而文字又极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只就几个带根本性的问题试论之。

      一、社会背景与中西文化融合

      1.社会政治对美学学术的影响

      百年中国美学是在社会动荡变化、政治斗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走了一条曲折路程,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和四个发展阶段。

      (一)前期,从20世纪初年至40年代末。

      这是个革命时代,战争频仍,不同的政治集团相互攻伐对峙,社会不安定。各个政治集团都根据自己的利益制定文化政策,无论是对传统文化,还是对外来文化,都有自己的偏爱,又有偏废和禁区。但社会不统一,各个政治集团的相互制约,又给文化的发展留下不少中间地带。西方文化思想的大量引进,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正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就美学而言,这50年又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从20世纪初至新文化运动前,是中国百年美学的产生阶段。王国维首先把西方美学介绍到中国,并结合文艺、审美、教育的实际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杂谈,这是中国最早的美学启蒙。梁启超接受政治改良失败的教训,在西方文艺思想启示下,提倡文艺救国,鼓吹“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对当时的文艺界也是一个大震动。革命民主派的一些文艺批评家用黑格尔的美学观点批评“小说界革命”忽视文艺的审美特性的失误。蔡元培在1912年就任临时民国政府教育总长,第一次把美育确立为国家教育的一项方针。这些促使与文学艺术和教育有关的新理论——“美学”真正诞生了。

      从新文化运动至40年代末,是百年美学大发展时期。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首举新文化运动的义旗。1917年1 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经过雷厉风行地整饬,腐败的旧北大焕然一新,包括美育在内的新式教育方针得以全面贯彻,并且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坚强阵地。传播美学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文艺旧传统和宗教愚昧思想,成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北大学子的一项神圣义务。在蔡元培的积极倡导和有力支持下,美学走向大学课堂,美育活跃于校园并向社会普及,很快培养了大批既从事研究又从事教学的美学和美育人材,出版了一系列美学理论教材、专著和译著,在20、30年代形成了第一个美学热潮。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由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美学队伍和美学思想分成两大派,一派被称为“资产阶级美学”,另一派被称为“无产阶级美学”。前者以朱光潜为代表,后者以蔡仪为代表,双方进行了较为自由平等的批判与争论。

      (二)后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也将近50年。

      革命胜利,政治统一,社会安定,本来是经济文化建设的大好时机,曾给人们带来无限希望,然而事实上并没有如人们愿望的那样美好。这一时期也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是美的本质大讨论时期。那是一个在没有学术自由的时代所出现的一次比较自由的学术讨论。说它比较自由,是因为它不是“一边倒”的批判,而是可以互相争论,互相驳难,学理的讨论多于政治的鞭挞。这是美学领域的一次偏得。经过美的本质大讨论,形成了四大学派,这就是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吕莹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李泽厚为代表的社会实践派。这四派观点各有拥护者,也各有反对者,促进了美学研究的新发展,出现了第二个美学热潮。

      但好景不长,很快遭遇了“十年浩劫”时期——从60年代中至70年代中,破坏教育,毁灭文化,美学也断层了!

      从70年代末至今20多年是改革开放时代。工作重心转移,政治开禁,思想解放,文化交流也空前广泛而深入。美学时逢最好的时期。被冲散的美学队伍重新集合起来,20年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青年美学工作者,队伍更加壮大了。全国高校(包括理工科学校)普遍开设美学课,开展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美学理论专著、教科书的出版,西方著作的翻译、介绍都是空前的。尤其是西方现代主义美学、后现代主义美学以及西方当代审美文化陆续被译介过来,为我们的美学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新资料、新方法。总之,在这20多年,百年美学研究出现第三次高潮,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看,都是前两次无法媲美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