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聂荣臻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

作 者:
曾敏 

作者简介:
曾敏,四川省社科院副研究员 地址:成都市 邮码:610072

原文出处:
毛泽东思想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1999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科学文化工作的一条基本方针。1956年4月28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并列举古今中外的例子对实行该方针进行了深入的论述。1961年7月17日, 中共中央制定的“科学十四条”,把“双百”方针作为一个核心的问题确定下来,使其具有准法规的性质。贯彻执行“双百”方针,使我国科学工作者思想空前解放,积极性进一步高涨,科学研究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景象。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违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现象和问题,使这一正确的方针没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双百”方针提出、贯彻和曲折发展的时期,正是聂荣臻主管科学技术工作的时期,他以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无限忠诚的执着态度,尊重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尊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实际,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认真的思考,对自然科学领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一、要鼓励各种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见解,自由探讨,自由辩论,自由竞赛

      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不但需要科学家个人的自由思考,而且需要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科学家群体的共同探索。学派作为社会组织科学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使科学家有效地集团化、社会化,在自然科学发展中发挥着其他科学家组织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派这种高效的科学家共同体中,青年人依靠科学大师的指导,比较容易进入科学的前沿而尽早创新,不至于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而不知所措,或迷失方向。同时,前辈科学家由于青年人敏锐、活泼以及朝气勃勃的探索精神的激发,可以延缓创造力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衰退。学派中新老科学家的合作,使各种状态下的科学家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创造力,挖掘其智慧潜能,释放出巨大的社会科学能力,推动着科学的发展。科学研究既需要合作,也需要竞争。合作和竞争的辩证统一,构成科学发展的进化图景。因此,科学研究扎根于交流,起源于讨论,就非常深刻地指明了学派竞争的作用。科学研究作为创造活动,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往往来自讨论。学派内部由于遵循共同的学术观点、共同的科学信念和共同的研究方法,因而学术上的讨论经常达到最佳状态,显示出强劲的创造力。同时,不同学派的存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科学理论生存竞争的环境。学派竞争迫使科学家们主动为自己的学说和学派的生存权利而斗争,千方百计地证明和修正自己的学术观点,巩固本学派的生存地位。科学就是在这种“百家争鸣”的状态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聂荣臻说:“在自然科学学术问题上,一定要鼓励各种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见解和对于具体学术工作的不同主张,自由探讨,自由辨论,自由竞赛。”(注:《聂荣臻同志和科技工作》,38页,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这种包含着合作与竞争精神的“三个自由”,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正确方法。

      传统性是学派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学派常常蕴含着某种科学上、文化上或民族上根深蒂固的传统因素。中医和西医这两大医学流派,一个体现了中国文化一向重视的整体和综合观念,一个体现了西方文化自古强调的个体和分析观念。物理学中爱因斯坦与哥本哈根学派关于微观世界中测不准关系的长期争论,实质上反映了对待因果律截然不同的两种哲学信念。就时间和空间而言,学派虽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一个学派的传统却能绵延不断。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一直贯穿着爱迪生开创的发明传统,英国卡文迪什实验室始终保持着卢瑟福的研究精神。一个学派在坚持已有的传统信念和方向时,免不了对外表现出一定的排他性。没有排他性就不可能有趋向性和聚合力。在科学的常规发展阶段,学派传统事先规定了方向并有效地组织力量与其他学派进行竞争,排他性有助于科学的发展。当然,学派传统所具有的排他性,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产生副作用,特别是在科学发展的危机时期,盲目维护传统,迷信传统,将加剧危机的程度,阻碍科学的发展。因而,学派应当坚持一种开放的学术体系而不是封闭的学术体系,保持决不是固步自封的传统性。即要“鼓励属于不同学派和持有不同学术见解的人互相尊重、互相探讨、团结共事;而不是坚持宗派门户之见,互相攻击、固步自封”(注:《聂荣臻同志和科技工作》,39页,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在维护本学派传统的同时,不断吸收其他有益的成份,在遗传中产生变异,这是学派历久不衰的真正奥秘。

      科学家队伍是社会科学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学派这种科学活动组织形式,既是高效的合作结构,又是充满活力的竞争结构,在科学家中结成有力的学术纽带,造成“群体竞争”的势态,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科学力量。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著名学派的崛起和鼎盛,通常总是伴随着一个国家科学的繁荣和兴旺。学派是一个国家科学能力的标志。早在50年代,中国共产党就深刻地认识到:“我国要富强,除了必须巩固人民的政权,必须发展经济,发展教育事业,还必须使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得到繁荣和发展,就必须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注: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1956年5月26日。) )领导科学事业就要充分利用学派巨大的科学功能和社会效能。在科学研究管理中有意识地扶植不同的学派,鼓励它们之间的自由竞争。聂荣臻指出:“党组织既不要放弃领导,听任某一学派实行垄断;又不要自己对学术争论问题作结论,强制推行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学派。党组织必须经常教育干部,端正政策思想,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保证党对学术工作的正确领导。”(注:《聂荣臻同志和科技工作》,38~39页,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提倡科学研究的独立思考,自由辩论,形成生动活泼的学术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