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之风山高水长

——中国20世纪的文化天空星光灿烂,但令人伤感的是,这样的幸福时代也许一去不返。

作者简介:
刘梦溪先生系著名学者,文化学家 张向东 本报记者 杨胜生 《中国文化报》记者

原文出处:
羊城晚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1999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世纪转换之际,回顾20世纪成为文化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对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先生进行了采访。

      ○ 20世纪的中国文化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中诞生与发展的。请您简单地回顾一下百年来学术文化思想发展的脉络。

      ● 回顾20世纪,题目很多,涉及的面很广。我个人近些年来着意较多的还是思想与学术。我把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想,划归到中国现代学术。中国现代学术的标志,主要指对学术的价值有所认定,产生了学术独立的自觉要求,并在方法上吸收了世界上流行的新观念、中西学术开始交流与对话。中国现代学术从发端到结出丰满的果实,道路并不平坦。现代学者在“五四”前后创造的学术实绩,表征着中国现代学术的繁盛和高峰。

      我想,首先需要探讨一下中国现代学术的发端问题。在时间段的划分上,我跟学术界的一些研究者有点不同,过去,多用政治事件和社会事变作为文化学术分期的一个依据,如认为鸦片战争开始了中国近代期,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的现代期。学术思想与政治、社会当然有关系,但两者不应完全等同起来,学术思想的演变时间更长。我的看法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发端大体在晚清,以几本重要的著作和文章的出版为标志,如严复的《天演论》,翻译的时间是1894年—1896年,出版的时间是1897年;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史学》;1904年,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这些论著的学术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或开始倡言学术独立,强调学术本身的价值,或借鉴西方的哲学和美学观念诠释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传统学术的范围已经无法包容他们的内涵。这些说明中国学术的现代期事实已开始了。

      一般认为,王国维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山鼻祖,而严复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奠基人。因此,中国现代学术的发端大概可以定在1895年前后。

      谈到中国现代学术的成就,我的判断是,从学术史上看,它是乾嘉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期的繁盛期。20世纪的中国学术成绩是骄人的,其中一些大师级的人物,他们的修养和成就,既承前启后,又空前绝后。讲他们空前绝后,是因为这一批人在西学的训练是前辈所不能比拟的。晚清已经有大量的西方的思想、学术涌入,而这些人物很多都有在国外多年留学生活的经历,这当然是前人没有的机会,在这一点上,他们是空前的。同时这些人物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上又是后人难以企及的,这也跟历史时代有关系。他们一般都有很好的家学渊源,国学功底深厚,造就了他们在学术上的成功。

      ○ 20世纪的文化星空可谓群星璀璨。在您看来,百年学术文化涌现了哪些有代表性的大家?

      ● 我关注的学者主要是在文、史、哲领域,他们很多人都是通儒,像王国维、章太炎、梁启超、严复、陈寅恪等一大批人。

      胡适也是很重要的人物,讲百年学术不能没有胡适。

      这一时代呈现了一批学术大师和著作。梁启超及其《中国历史法》、王国维及其《古史新证》、赵元任及其《现代吴语研究》、蔡元培及其《中国伦理学史》、鲁迅及其《中国小说史略》、熊十力及其《新唯识论》、冯友兰及其《中国哲学史》、钱穆及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陈寅恪及其《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郭沫若及其《甲骨文研究》、陈垣及其《元西域人华化考》、马一浮及其《泰和会语》、萧公权及其《中国政治思想史》、汤用彤及其《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钱基博及其《现代中国文学史》、潘光旦及其《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金岳霖及其《论道》,等等。这些著作具有学术史的经典意义,也体现了中国现代学术的实绩。

      我感到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人的思想没有成为过去。近20年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研究、学术思想比较活跃,特别是对这百年有许多反思和检讨。所以,20世纪,在学术文化方面确实值得大书特书,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我们这一代人在治学和发展新学术上不能绕开他们。

      ○ 百年来的社会变迁,对学术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 一个学人离不开他生活的时代。政治、社会变迁在他的学术、思想上会留下印迹的,影响他的研究方向和选题,甚至文体。如陈寅恪写作《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唐高祖称臣突阙》等,就有环境影响的因素在里面。

      当然,学术的思想对社会也有影响。

      谈到社会环境对学术文化的影响,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那就是在内忧外患、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20年代至40年代,当时的学术反而有一种不可阻遏的势头。在因战乱而南迁并由多校组成的西南联大,陈寅恪、冯友兰、钱钟书、金岳霖等都完成了自己的经典之作。这表现了学界的坚韧性和顽强性,也是时代风雨和学术理性铸造的硕果,是学术独立的结果。

      ○ 在这100年中,我们有怎样的学术文化传统?这其中哪些东西是发人深省的?

      ● 在上百年中,有些东西为现代学术的建立提供了锲机。如1898年,甲骨文和敦煌遗书的发现,为近代学术打开了视野,使之与国际学术界的沟通成为可能。所以,陈寅恪在给王国维的遗书写序的时候,胡适也非常推崇乾嘉学者重视考据的做法。傅斯年甚至提出:“史学就是史料学”。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好的传统,这样就不会流虚,学问要扎扎实实地去做。谁在这方面肯下功夫,谁的学术成就比较突出。否则在历史上留不下足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