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作 者:

作者简介:
关少华 河南大学教育系 河南·开封 475001

原文出处:
北方论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的提出

      8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理论界的热点问题,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虽然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已由开始的理论构建逐渐转到实践运用即如何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上来,但是,如何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到实处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是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应试教育”能否转向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素质教育最初是基于80年代“应试教育”现象提出来的。之所以会造成“应试教育”现象,当然因素众多,但与潜在的以“应试水平”、“升学率”为主导地位的评价观念及其评价机制不无关系,至少说,这种评价观念与评价机制在“应试教育”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教育评价学的角度,我们知道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在对任何教育活动进行认可与否的判定时,都必须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应试教育”的实质是把考试当作教育过程的杠杆,把考试结果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价值尺度,这当然是片面的,我们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如果单纯从教育教学方面改进,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评价观念和评价机制,那么素质教育的各项活动最终仍有可能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确:“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不在教育内容上,而在如何评判教育,在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来判断教育和教育质量的问题上。如果单纯从内容上区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话,势必会抹杀过去一切教育活动的成效,况且我们的教育目的始终是要求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是由于评价观念及其评价机制的偏差而造成了“应试教育”现象。因此,要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二、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应具备的特点

      1.全面性。“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单纯注重少数“尖子”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单纯重视与考试有关的学习科目,忽视与考试联系不大的德、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忽视学生个性、兴趣、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素质教育作为面向未来的教育,应在全面发展的要求下,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应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建立全面的评价目标体系,并以此为指导,使教师和学生以全面发展为导向共同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二是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如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鞭策,使之更上一层楼;对较差的学生进行鼓励,使其树立起“赶”、“超”的自信心,消除其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因素,使全体学生都具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

      2.教育性。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逐渐由过去的重视发挥鉴定功能的管理性特点向重视导向、激励、改进功能的教育性特点转变,正如教育评价的一句名言,教育评价应由过去的“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转变为现在的“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作为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从一开始就应体现出这种精神。“应试教育”之所以受到人们的责难,就是因为它不问青红皂白,把升学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并以此作为奖罚的依据。这就必然会把学校、教师和学生引向狭隘的办学道路上。而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以科学目标体系为导向,引导人们不断向既定的目标靠拢;以评论结果反馈为手段,促使人们改进各自的工作,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而不懈努力。

      3.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一般来说,通过教育和培养,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应有一个统一要求,但并不是说对所有地区、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的要求都是千篇一律的,实际上是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也可以表现出灵活性的特点。例如对同一班级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我们就不能作硬性一致的要求,既不能让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学生向低标准看齐,也不能对程度较差的学生以高标准要求,这样都会影响学生主体性、积极性的发挥。同样对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由于各学校、各地区情况有所不同,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但是应该认识到,不论如何灵活,都应该有一个限度,即应以基本标准为准绳,不能无限地拔高标准,更不能无原则地降低标准,应在统一性基础上进行适当地灵活处置,作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的结构

      1.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根本区别之一是在如何看待考试这一问题上。“应试教育”片面地把考试的功能无限夸大,导致了“考试中心”,教育的其他因素都围绕考试转。由此有人在批评“应试教育”时,把考试也大加贬低,好像考试是“应试教育”的罪恶之源,实际上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从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发展历史考察,考试具有其他测量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决不能取消考试,相反我们还应更好地对考试加以研究,使其在新的条件下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里有一个如何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考试的问题,从教育评价的角度看,考试作为测查学生的学习水平,了解教师教学质量,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手段都是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但它并不是唯一手段,它只是众多评价手段中的一种。具体来说,我们不应把考试结果作为一个僵死的终点,而应把它作为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和学习的起点,使它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活”起来。这样考试才真正发挥了手段的作用。在对待考试这个问题上,学校不应把考试结果(包括升学考试结果)作为奖罚教师的唯一依据,教师也不应以考试成绩使学生定格,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以平常心看待每一次考试结果。目前开展的会考评价研究和高考评价研究都试图从对考试的分析研究中得出一些科学的信息进而指导中学教学,这也是把过去注重考试结果、注重升学率转向注重考试分析,为改进教学服务的尝试。总之,有一个正确的考试观,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前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