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教育的基本观念 创新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分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对广大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前人所积累的优秀文化、科学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能有一些发明创新。我们要鼓励和提倡学生从小学会创造、创新、超越。创新能力主要是学生参加工作后在实践工作中以成果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他们在中小学学习阶段的创新能力是以超越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学生今天的越超是为了明天的创新打下基础。 学生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超越课堂 超越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启发后对某一内容形成了兴趣,课后继续进行有目的的、自觉的学习。这种学习不同于作业,它是一种创造性学习。这种学习也可以说是为下堂课学习所作的准备。学生十分明确课后要做什么,以便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2.超越课本 超越课本是指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收集、阅读课本以外的材料,扩展知识,增强该学科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超越课本,选材非常重要,它即不是专门围绕课本所进行的练习材料,也不是超越学生知识能力范围的书本,它应该是课本以外又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即有利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又能开发学生智力潜能的材料和实践活动。 3.超越教师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判断一个学生是被动学习还是主动学习,关键看他能否超越教师。超越教师是指学生的学习不限于老师课堂上所教的内容,学习不是跟着老师屁股后学,而是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地去学习。在这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乐学、会学。 4.超越考试 超越考试是指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学习过程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有用的人才。学习是为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它是个性全面发展的手段。专门为了应付考试的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然而我们并不反对考试,学习过程中伴随着考试、考核是十分正常的。学生的考试成绩优异是应该得到鼓励的。 5.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一方面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互帮互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主动倾听其他学生的意见,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又要主动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不但自己表现好,而且还能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前进,从而学会和别人合作,养成为他人着想的优良品质。超越自我另一方面是学生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学生要通过不断超越自我,达到超越别人的目的。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这不是提倡搞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 超越的实质就是创新。社会上的许多事物,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习以为常的,对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一种新的事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实践能够掌握事物的本质,他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也就逐渐形成起来。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超越: 1.超越即创新 当人们产生新的想法或创造新的事物时,这种想法或事物是平常人所没有遇见的,并且显示了高度的技能和智能。我们称之为创新。这实质是对客观事物或现实思想的超越,是超越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的超越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超越就是让学生学会创新,就是让他逐步奔向理想的境界。 2.超越即学习 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学生的学习内容基本上都是前人所积累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内容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已经不是新的东西,但是对学生来说,它们都是崭新的,都是他们所没有学习过的,学习这些科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自身超越的过程。与发明创新相比,这是低层次的超越。伴随着知识学习过程,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智力和能力的发展,认识水平的提高,这些相对于他自己来说,都是超越。 3.超越即生活 当前一些学校和社会被人为地隔离开来,学生们不得不成天埋头于书本中。“生活”这个字眼对他们来说几乎成了一件奢侈品。社会发展需要学生不能死读书,学生的生活需要丰富多彩。因此,要将学生从书本中解脱出来,要让学生学会超越,课堂要成为展现学生生活的舞台。课后,要让学生通过生活的实践,培养健康、丰富的生活爱好,从中陶冶情趣、情操,于愉悦中开阔视野、增强知识、振奋精神、焕发斗志。 4.超越即成长 青少年时期,身体发育迅速,新陈代谢快。因此,他们精力旺盛,爱动不爱静,天真活泼,好像整天有用不完的劲。在心理方面,他们独立性、自尊心和好胜心逐渐增强。而传统教育把他们紧紧地关在学校里、课堂上,使学生成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创新教育就是要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学生在超越中健康全面地成长。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超越提供了物质条件,以多媒体的出现为标志,人们可以在课堂以外进行各种方式的学习。 二、创新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 关于教学模式,历史上许多教育家进行阐述。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借助赫尔巴特教学理论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凯洛夫把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从组织上课开始到布置作业结束,一个新的知识内容的学习全部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这个教学过程反映的是教学体系中一节课内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必要的教学组织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在广泛介绍和吸收国外新理论的同时,也开始了针对本国实际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提出了颇有理论和实际价值的见解。我们在总结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创新教育创设了一种新的教学结构,这个结构由五部分组成,即诱导“超越”、启动“超越”、展现“超越”、构建“超越”平台、评价“超越”。为了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我们在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展现“超越”,然后依次是构建“超越”平台、评价“超越”、诱导“超越”、启动“超越”,具体说明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