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共同走过了曲折沧桑的艰难历程。其间,教育从依附状态走向了独立状态,其形象日渐丰富,社会地位日趋凸显,功能日臻完善,然而,当我们对教育领域里出现的种种现象进行反思之后,不禁要问:教育果真彻底摆脱依附状态了吗?换句话说,教育的相对性如何在现代社会里得到真实体现的呢?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一方面,由于对教育功能的新发现使得人们对教育寄予厚望,但教育自身并未实现其“合法”地位,以致实践中教育不能发挥人们想象的巨大作用,于是对教育由失望转而怀疑,由怀疑转而贬损。另一方面,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几乎迷失了自我,它的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部分往往不能由自己作出决定,于是教育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这一现象提示人们:必须对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理论内涵加以廓清,认真思考在复杂的社会变迁中教育的应为与难为。否则,在遇到现实问题时,老打教育的板子,似乎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笔者在文中所提到的教育,取其狭义概念,即专指学校教育。 一、教育“异化”现象的透视 由于传统的一元文化背景和非此即彼的直线式思维的影响,我们在讨论教育问题时,往往把焦点集中在教育内部,而很少考虑到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诸如我们为教育活动的真实运行做了点什么,我们在分析教育“异化”现象时,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或许会证明这一结论应该是合理的。 1.对教育的恶性追捧导致受教育者素质残缺不全 教育体现在受教育者身上的各项素质应当是在一个平衡的系统中各有侧重,任何一种素质的过分张扬均有损于主体的全面发展。我们曾经是一个重视教化的国度,两千年多的封建教育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道德教育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教育仍然承袭了这一传统,德育始终是摆在首位的作为个体社会化训练的重要内容。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德育渐渐失却了以往的光芒,德育内容苍白无力,德育方式枯燥单一,德育效果每况愈下,而在这同时,由于学历主义的盛行,智育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尽管此种智育充其量也只能算是知识的灌输与复现,但却在一所又一所学校波及开来,以致于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校则成了考试能力的演练场。 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曾经走过一条从追求升学率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发展道路,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一条标准,并无过错,但如果把它作为唯一的标准,则是我们某些教育管理部门在教学评估上的一种误导。由此造成了愈演愈烈的“片追”现象,它的危害一是改变了现代教育的初衷,导致了实际教学中的英才教育;二是置学生的全面发展于不顾,严重背离了教育目的,学生往往变成知识结构残缺、文化眼界狭窄的记忆型人才;三是造成学生身心的严重摧残,由于把学生封闭在狭小的空间,失去童趣,形成人格依附和心理脆弱的特点。 冷静地考察这一现象,恐怕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一是学历成为择才的唯一标准,高学历意味着获取通向社会上层的通行证,而人的综合素质(其中含德育等多种素质)却降到了次要的程度。二是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这一现象折射到学校德育中来,使得德育中的某些内容,总是一定社会统治阶级意识的反映,而作为德育衡定的、又与学生为人处世有密切关系的内容,如客观公正、尊重公众利益、以诚待人、平等竞争、团结协作等等,这些本应是代表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倾向的内容,却被大大地忽视了。一些人在谈到此类问题时,总是把罪责加到教育部门身上,归罪于校长与教师,这是不公平的,因为教育活动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中遭到的冲击往往是巨大的,要想独善其身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教育社会功能的彰显与个人发展功能的萎缩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的深刻认识和充分肯定,教育理论界对教育功能的研究也风起云涌,除了政治、经济、文化这几种主要的功能以外,“教育的科技、人口、生态、消费、享用、法制等功能、价值不断地提出来,80年代中期以后,教育功能、价值的项目数明显地呈现出‘一到多’、‘由多到万’的趋势”(注:雷鸣强.教育的万能.无能.本能.南京师大学报,1996.2),教育似乎成了医治社会疾病的灵丹妙药,变得无所不能了,但人们不知可曾想到,教育这种仅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活动,能不能担当如此重任?我们把希望一古脑儿地寄托到教育身上,可曾想过教育本身也需要摆脱制度的约束和观念的羁绊,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呢? 从教育发展的现实来看,的确,教育是按照人们的预先设想去行动了,它就曾经被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学校成了阶级斗争的前沿阵地,可结果却被告之这是荒唐的年代人们所作的荒唐的事情之一。而现在,不少人又希望教育能带领我们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教育成了极其功利的短期的“经济”行为,在这种教育的社会功能繁花似锦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它的本体功能的迷失,即人的发展功能的萎缩。“现代教育陷入功利主义,这是可悲的事情。这种风气带来了两个弊端:一个是学习成了政治和经济的工具,失掉了原有的主动性,因而也失去了尊严性。另一个是认为唯有实利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价值,所以做这种学问的人都成了知识和技术的奴隶,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人类尊严的丧失(注:(日)池田大作,(英)汤因比.展望21世纪.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21)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其为人,但愿我们的教育不会制造现代意义上的中庸与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