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深入发展,学校广大教工的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要求亦愈来愈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难做的症结所在。症结即明,可由难变易。正如我国古训所说“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笔者以为,当前一个重要问题是要清醒认识和研究教工的心理特征,从而寻找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前,教工的心理状况一般说来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他们积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积极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积极拥护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他们怀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虔诚心理,恪尽职守,在教书育人的神圣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着。他们虽然清贫,但无怨无悔、勤勤恳恳,具有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高尚情操。有鉴于此,我们可以说,当前教工的心理素质是健康的、高尚的,不愧为学校工作的主体,是完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然而,当前教工的其它一些心理特征和心理障碍很值得我们重视,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求改善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改革形势发展愈来愈深入 广大教工愈来愈需要关心体贴 存在决定认识,客观现实必然影响到教工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我国改革的形势发展越来越快,促进了教工们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接班人的责任感,增强了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主观能动性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刚刚建立,还有不完善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有随着经济利益的不断调整以及一些旧社会的沉渣泛起,使广大教工产生了不少困惑和心理障碍。比如分配问题、物价问题、廉政问题、社会风气问题、教育投入问题、教师地位和待遇问题,都有不少消极的、不健康的、不合理的现象,障碍着广大教工的心理,影响着广大教工教书育人积极性的发挥,有些甚至构成了干扰教工教书育人的重要因素。他们已经远远不满足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好赞誉,他们更加务实。对此,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给予清醒的认识,正确地估价它,去理解、关心、体贴和同情他们。而不是排斥、拒绝他们,更不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居高临下地生硬地“教导”。有些问题我们基层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并非都有清醒的、正确的认识,也有模糊不清的看法。但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态度,努力争取的态度、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的态度。如果我们做到了一些,广大教工会感激我们,焕发新的工作干劲,更加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即使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去争取了,广大教工也会理解我们。这里更多地需要感情投入,更多地是靠我们热诚的心去关心他们。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向教工群众实事求是地认真加以说明,说真话,说实话。“实在没有办法可想,至少也要让群众有一个诉说苦恼的机会。有人倾听诉说,对于群众来说也是一种安慰,也是做了工作”(注:徐惟诚:《在全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当然也包括诉说他们的不满,因为诉说不满也并非是坏事,“如果没有不满,就没有改进。”(注:美国,《中小企业人事管理二十四条》)郑板桥说得好“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封建官吏尚能如此,我们共产党人应当比他们做得更好。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竞争机制也引入了学校,学校管理制度也在不断深化改革。这对于调动广大教工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考核、职称晋级、聘任等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些评价体系。评价频率的增加,评价结果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所以,广大教工越来越重视这些评价。但是,这些评价体系在不少学校还不够健全、不够科学,还存在不少操作上的人为的漏洞。即使比较健全比较严格的单位,由于评价中的高评价比例是十分有限的(如高级职称指数),也会使一些教工产生心理上的消极感、失落感,甚至一些教工产生了攀比心理、逆反心理。还有些教工在心理上存在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忧虑心理。 笔者以为上述心理反映是正常的。面对这一基本现状,首先要求我们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密切结合学校实际和学校教工实际,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比较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经广大教工充分讨论,特别是在民主管理体制比较健全的单位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同时,在运作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修订、不断完善,使其日益科学化。从而以法治的科学方法代替人治的落后的管理方法。另外,在确立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体系之后,还可以建立一些比较实际的合情的补充措施。诸如在教师的任职和职称评聘的评价体系之外,设置职称资格认定与聘任的单位“地方粮票”的补充措施等,(注:即在政策规定指数之外,视本校条件之可能,增加高级职称指数,在校内有效并享受有关待遇)以弥补上文中所言及的高级职称指数紧缺问题,使一些教师得到心理平衡。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知识分子超高评价心理在学校教工中也是存在的。这种现象首先需要领导者正确对待他们,而不是歧视他们、排斥他们、批评他们。其次是给予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引导,使他们心悦诚服。因为广大教师是通情达理的。 三、拓宽教工的参与渠道 密切干群关系 当前学校的人际关系总的来说是合谐的、健康的、是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但在干群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教工的主人意识不断增强,不仅是教书育人的主人意识,而且由于时代的进步和改革的深入发展,广大教工参与意识越来越强。这是他们关心学校和关心学校发展的心态反映,是可贵的精神品质。他们要求参与有关学校发展的规划的制订,学校重要规章制度的出台,职称晋级和职务晋升方案的制订,教工住房分配与奖金分配方案的出台等。这种参与意识应当被看做是非常宝贵的,是集中广大教工聪明与才智的渠道。我们应当欢迎和爱护这种参与意识,更多地提供广大教工参与的机会和参与的渠道。诸如从立法的角度,保证他们的参与,并从组织上畅通他们参与的渠道,建立校务委员会,完善教代会制度,建立党委和校长办公会议的扩大会议,设置教授议政会议等等,来充分保证广大教工的参与,让他们把话说尽,畅所欲言。然后,经过领导者的博采众长和去粗取精的制作,制定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案。二是广大教工希望他们的领导者是清廉、精明能干的,无论在思想素质和领导艺术、领导才干方面都是高品位的,这样的领导者他们乐于接受。比如说清廉,广大教工欣赏这样的信条:“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注:西安碑林《官箴》)。如果学校领导者是廉明能干的,就可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理想效果,而避免出现“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注:《论语·子路》)的尴尬局面。这样,广大教工心平气顺,自觉情愿地完成领导者的各项指令,以更大的干劲和才智去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