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心,一般形成于这个时期。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将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着眼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一、增强社会主义信念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爱国主义作为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和力量,具有与各民族历史发展同步前进的特征。在旧中国内忧外患状态下的爱国主义,则是以忧国忧民的形态表现出来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在实践中改变了自己的传统形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达到统一。爱社会主义就是当代爱国主义的最高体现。但是,在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对自己尚不发达的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对祖国的文化历史缺乏全面的了解,因而在爱国主义问题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个别学生的观点甚至十分荒谬,有的学生认为殖民地能使国家繁荣,如果英国人不占领香港,香港就不会有今天的繁荣;如果日本人一直占领东北,东北早就实现现代化了;还有些学生认为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针对这种错误认识,邓小平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下的每一个公民、每一个青年,我们的要求当然要多一些。”所以,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其社会主义信念,使其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们的祖国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之苦,为了挽救祖国的危亡,许多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无数次英勇不屈的斗争,但都遭受了挫折或失败。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最终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才获得的。建国后的民族主权的尊严,也是靠社会主义制度才得到保障的。正象邓小平说的那样,使中华民族结束丧权辱国的历史,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而是社会主义。这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建国近5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华民族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走向繁荣和富强,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邓小平指出:“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困问题。”中国如果“一旦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也是靠社会主义树立起来的。 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大学生中,目前有一部分人由于对祖国的历史和文化缺乏深刻的了解,总认为“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甚至有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地视传统文化为包袱,所以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他们充分意识到“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光荣”。坚定地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外历史证明:一个没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因为失去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失去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就必然会导致民族的衰亡。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如欧洲旅游总会规定旅游者必须遵循的首要的二条原则就是:“第一,您不要忘记,您在自己的国度里不过是成千上万同胞中的一名普通公民,而您在国外就是西班牙人或者法国人,您的言行举止决定着他国人对您的国家的评价。第二,如果您无意中感到:国外的一切比不上自己的国家,那么,请您永远呆在家中;如果您觉得外国的一切都更好,您就不要返回祖国,因为您没有祖国。”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民族。谁要是侮辱中国,企图破坏中国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中国人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在抵抗外族侵略和斗争中,就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真可谓“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无数爱国先烈们更是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震撼人心的“民族魂”赞歌,最终赢得了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建立了中华民族共和国。新中国诞生后,又有无数先辈们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献身、奋斗。这当中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包括许多留学外国、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他们高举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大旗,毅然放弃国外的荣誉、地位和金钱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如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23岁在美国获得工科博士学位。当时有人劝他留在美国,说什么“科学无祖国”,但被他拒绝了。他说“纵然科学无祖国,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他毅然回到了祖国。 面对先辈们的爱国壮举,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刻苦读书。 三、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爱国主义的基础,它可激发人们居安思危、维护民族团结的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人们谋求国家振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古至今,历史上许多爱国者都怀着对国家和民族强烈的忧患意识,一直在强调“居安思危”,以此来警示当世,昭示后人。那么,在当代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还需不需要有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呢?回答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