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2)15-0041-04 一、公共性的缺失——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研究的问题意识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公共性认同焦虑 尽管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及归属的争论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而尘埃落定,但是从1984年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以来,围绕该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似乎尚未真正解决,比如学科归属问题就历经教育学、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姑且不论这种学科归属迭变的动因究竟来自政治实践需要还是学科的自我确证,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边界的模糊和研究对象泛化的存在依然是不争的事实。在硕博研究生论文选题上的“天马行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抹不去的自我认同阴影始终存在。站在理论研究的视角,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共同体及其活动的合法性主要来自学科自身还是政治实践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主要焦虑所在。这种焦虑的本质是作为独立学科对自身合法性获得学术界公共性认同的需要,因为非常明显的事实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设与发展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政治监护色彩,这既为该学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也给它的学科认同带来复杂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活动的现实表现也不断印证和生产这种公共性焦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欠缺自身应有的独立性、自治性,往往以政府和政党指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和终极性的理论依据,因而无法生成作为独立学科应有的学术公共关怀。由于学科独立性、自治性不足: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混同的现象极为普遍,理论研究往往成为实际操作的咨询活动和简单应用;学科边界和学科历史模糊,理论研究中经常出现名为学科间相互借鉴实为丧失学科立场的现象;学科理论研究中经验型研究占据压倒性比例,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有效性和技巧性,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学科理念等本体性问题关注不足。没有独立性和自治性的学科状态必将导致该学科的纯粹工具性地位,很难生成因独立自治的学术品格带来的公共性关怀。 2.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公共性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正在受到愈益严峻的挑战,其突出表现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逐渐式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很难在应有的公共性岗位得到就业机会,就业趋向越来越远离该专业设立的初衷和预期目标,该专业应有的职业正当性正在遭受越来越严峻的怀疑和挑战。无论是公务员考试门槛还是事业单位、党务机构岗位招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愈益被边缘化、被屏蔽已经成为一个冰冷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很多高校正经受极大的市场社会的考验,有的逐渐被社会工作等似乎被认为更具有专业技能色彩的专业所取代。 第二,理应成为执政党公共行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社会的辐射面非常狭窄,并有被置换为非思想政治教育的嫌疑。在当今中国社会,正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设施、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以及相对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政府机关、军队、大专院校及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与日益庞大的社会和市场相比,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辐射面呈现相对萎缩的局面。即使在那些已经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门性机构的企事业单位中,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的工作也正在被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公共关系等活动所置换。 第三,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各种公共讨论中,几乎很难听到主流意识形态代言者——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的声音,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声音似乎原本就只是为一个相对狭窄的空间和一群特定的受教育者准备的。新世纪以来,在各种社会思潮跌宕起伏的价值观公共舞台上,经济学、法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的知识分子,运用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对各种社会公共事件展开讨论,构成了对社会颇具影响力的公共话语。与之相比,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其中也包括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在这些公共论坛的话语影响显得微乎其微,这显然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研究者、传播者的身份和应有影响极不相称。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公共性效应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国家课程,理应是公共价值观的有效传播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应是社会公共事件的专业阐释者,是公共价值观的践行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是公共价值观抽象理论与原则的灌输渠道,它与跃动的社会公共生活是隔离的,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能力为学生有效阐释正在发生着的社会公共事件,更没有能力成为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典范。另外,尽管很多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但大多数实践活动是外在于社会公共空间的参观和观摩,这种游离于社会公共空间的实践活动很难对受教育者产生公共性的教育效果。 二、马克思主义公共性视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级学科及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其二级学科的一波学科理论思考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侧重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理论和人才支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二级学科,一方面应紧紧围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展开研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另一方面应该着力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被定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性学科,简言之,两者是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定位本身没有问题,但问题是当我们割裂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时,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就被切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