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胜利迈向21世纪的宏伟纲领,是中国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高等学校是培养建设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为实际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加强法制与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加强法制与道德教育关系远景目标的实现 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当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法制与道德教育,对于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法制与道德教育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五中全会指出,为了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转变是一场深刻的改革,它涉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而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切变革的先导。两个转变要求人们的思想突破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起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包括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在内的新思想。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行为归根到底是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没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就没有依法办事的行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建立不起来。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抓紧制定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制教育,使干部、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当代的大学生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后备军,我们必须加强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了解和熟悉市场经济的法律知识,将来才能在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中自觉地依法办事,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重视法律建设,也要重视道德建设。因为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国家通过法律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调节市场经济的秩序,这是主要的,但是法律无法进入一切领域,法律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在市场经济中还有许多法律触及不到的地方和领域,例如:诚实、信誉、服务态度等等,都要通过道德规范来调节,特别是转轨时期,由于市场经济法律体制还不大健全,市场经济的运行更需要得到道德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经济秩序既是法律秩序,也是道德秩序。法律与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但法律具有强制性,是一种硬手段,注重他律;而道德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施,是一种软手段,强调自律。实践证明,只有软硬结合,自律与他律并用,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法制与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至于实现第二个转变也亟需法制与道德的支持和配合。因为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措施是依靠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需要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大学生是未来的科技队伍和管理人员,通过道德与法律教育,将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爱国热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发愤读书,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将来为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提高管理水平做出积极的贡献。 2.加强法制与道德教育,是培养“四有”人才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讲,关键在于人。他强调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当今的大学生是新世纪的开拓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任重而道远。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是历史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强烈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当今人才的必备素质。我们看到一些知识分子乃至高级知识分子,或者因为缺乏法律知识、法纪观念淡薄,或者思想道德素质差,个人主义严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的上当受骗,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有的私欲膨胀,贪污受贿,权钱交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弄得身败名裂。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许多积极的因素,也有不少消极的因素。强调个人价值,忽视集体利益,追求短期实惠,轻视远大理想,只求索取不想奉献,自命不凡,鄙视工农、菲薄传统,崇洋媚外,已经不是个别人的思想意识了。一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超前消费,纪律松驰,不讲公德,违反校规,甚至偷盗抢劫,违法犯罪。古人云“国无法不治,人无法不立”,“德者,才之帅也”。“德不优者无以怀远”,“非志无以求学”,“非学无以广才”。这些都说明,远大的理想抱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法制观念,对于一个人求学成才,成就事业,至关重要。大学生如果缺乏远大理想,没有爱国奉献精神,忽视法律,是不可能担当实现跨世纪奋斗目标的重任的。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法制与道德教育,是培育“四有”新人,实现远景目标的重要环节。 3.加强法制与道德教育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跨世纪奋斗目标的题中之义。这不仅因为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保证,而且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一起还是我们的共同奋斗目标。邓小平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也要受到破坏,走弯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因此,《建议》指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的条件下,能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把一个怎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