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 1.有政治热情,但存在模糊认识 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对国家、社会及学校的各项改革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有积极向上的政治热情。但由于他们受资历、学识、能力和经验的制约和影响,不能正确分析和判断新问题、新事物。譬如,对党内的腐败现象分不清什么是主流,什么是支流,对反腐败斗争看不到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信心;对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转换机制过程中,其它经济成分发展迅速而国有经济面临困难时,往往会提出“公有制加强还是被削弱”的问题,在探索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时,有人不免会想“这是不是搞私有化”;在对外开放,引进外资范围扩大,“会不会损害中国主权尊严”等等。总之,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这个本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价值趋向重物质利益,以自我为中心 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物质利益面前,多数学生能正确处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已前进的方向,有理想抱负。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经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重利轻义,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个人利益,遇事先为自已考虑,然后才考虑他人和集体。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驱动原则”特别强烈,譬如,在学生个人综合测评中,为班级出了点力,做一件好事,都要加分,分分计较。开展竞赛活动,都要有一份物质奖励。在人际关系处理上,掺杂商品经济中“等价交换”原则和实用主义。 3.竞争参与意识增强,但心理素质差 大学生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重视自身各种能力的培养,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施 展自己的才能。愿意当学生干部,在竞选学生干部时,很多学生跃跃欲试,滔滔不绝地说出自己有哪些爱好、特长,具备做好工作的能力。在文体活动中重在参与,表现自我。虽然,竞争、参与意识增强,但心理素质差,一旦发现“自我”得不到同学或集体认可,就变得消极、悲观。譬如,有些学生刚入校时,工作积极热情,迫切要求入党,期望值很高,但一看“三好”无缘,“先进”落榜,入党无望,“自我”得不到满足,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迅速下降。 4.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易顾此失彼 大学生不再满足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师专学生感到自己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更需要渊博知识和当教师的基本技能,所以学生对选修课、应用性强的课程和活动课程特别感兴趣,积极参加学习。但也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处理专业知识学习与扩大知识面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也有些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不愿当教师,学习无动力,一头钻进了课外知识的学习上,而荒废了所学专业。因此,过去有些学生入学时录取成绩较高,由于专业思想解决不好,主要精力没有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很快成绩下降,不及格而补考,甚至降级。 二、增强针对性,突出重点 根据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变化特点,有的放矢,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教育。 1.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回顾历史,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四大,又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江泽民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比建设事业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旗帜来高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代大学生是跨世纪人才,要通过他们来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所以,对大学生要进一步加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使大学生真正懂得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对社会历史发展和社会历史进程的认识成果。虽然它们创立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于不同的时代,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但从本质上看无论是基本立场、思想基础、基本原则和根本任务都是一脉相承的,是统一的科学体系。使大学生坚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引导全国各族人民迈向21世纪的伟大旗帜。 2.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主题,作为跨世纪的大学生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是人的爱心和责任感的升华,是人格、人品的一种表现、一种境界。一个人要爱国,就必须首先有爱心,无爱心何以谈爱国?谈爱国,就必须有为公之心,一个满肚子私心杂念则人,又何以能爱国?爱国,始于做人。所以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注意在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为公意识,使他懂得爱父母、爱师长、爱同学、爱他人、爱学校才能爱国家、爱民族。爱国是一种责任感。如若把爱国只看成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感情,对利益关系的认同,那是对爱国主义的浮浅认识。只有把爱国主义同时看作是一种责任,才是对爱国主义的深刻理解,才是有觉悟的表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至理名言。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就是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就是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爱国主义教育落脚点应该使当代大学生具有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发奋学习,掌握本领,把“爱国、爱校、敬业、修身”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