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科学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而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是其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的决定因素。因此,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思想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联系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客观地揭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的现实状况,并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科学地分析其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以为我们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道德价值观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当代大学生正生活在新旧体制交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劲发展的时代,大学生活阶段既是其进行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其道德价值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而生活在现实经验世界中的人们总是“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3页。%>可见,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也必然反映着市场经济的内容和要求。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原则认同的多样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和利益主体性,决定了社会成员在认识和选择自己的道德原则时,必然与自己所处的生产关系的地位及利益追求相联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道德原则的认识更是难以趋向一致。实际上,当前社会中就存在着以国家、集体和社会利益为重的道德原则,公私兼顾的道德原则,以家庭幸福、个人致富为主的道德原则和极端个人主义道德原则等多种道德原则共存的状态。当代大学生在认识和感受市场经济的特性的同时,也就开始接受各种不同价值意义的道德原则的影响。尽管,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信奉的道德原则仍然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信念占主流。可是,当代大学生在认识个人与集体、理想与现实、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等反映道德的价值意义的具体内容上,却呈现出他们在道德原则认同上的多样化趋向。有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重义轻利、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等传统道德观的认识已发生倾斜。在对待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的关系上,很多学生对“君子忧道不忧贫”的看法持否定态度。在选择职业时,更是把经济因素作为首要因素考虑。当代大学生已是普遍赞同“积极地奉献、正当地索取”这一道德信念,传统的“重义轻利”的人格理想已不被认可。当代大学生愈来愈能够以经济发展、效率第一的标准来认识道德原则,调整道德关系。如一方面认为财富的增长意味着美德和幸福的增长,另一方面又十分明显地表明对“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一庸俗信条的厌恶,明确地反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论调,赞成个人利益同集体和国家利益的有机结合与一致。当然在个别学生当中还存在着趋利和拜金的极端个人主义倾向。当代大学生对道德原则的多样化认同,虽然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但是这一状况却冲击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主导地位。因为多样化的道德原则认同,只会导致人们道德选择无所适从,最终表现出道德行为上的徘徊和矛盾。实际上,当代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义与利等关系上,往往极易以个人为本位、从自我出发进行道德选择。当代大学生在道德原则上的多样化认同,实际上给道德建设提出了一个急需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二、道德价值构成的拓展。市场经济生活中的竞争机制、利益机制、市场供求机制是以社会均等、公平竞争为条件,以健全法制为保障,以完善的现代道德准则为依托的。当高等学校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引入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中时,不仅推动着当代大学生全面介于社会生活领域,在学习、择业、为人处事等方面,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行为方式面对社会竞争和发展的挑战;而且更具意义的是促进当代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发育和发展,并为他们的道德发展提供新的自由,且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构成。市场经济提倡公开竞争、优胜劣汰,注重法制、契约的强制监控作用,更提倡人的伦理道德行为的自律、自控,更要求作为市场主体的人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公平交易、平等竞争。有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正朝着适应市场经济的方向迅速变化,普遍对公正道德、互助道德、诚实道德表示出极大的关注和认可。如在人才市场方面,认为需要建立一个真正平等公开的、有规可循的竞争环境和竞争规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则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极不赞成“竞争是残酷的,不能顾及道德与良心”的信条。事实上,当代大学生在深刻认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危害时,他们也就开始深入反思涉及自己生活和现实利益的行为的道德准则,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市场经济生活所要求的道德价值观念,如公平交易、平等竞争、诚实守信等,纳入到自己的道德价值结构当中。由此看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既开拓着新的生活领域,还在不断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充实和丰富着自己的道德价值的内涵。必须明确强调的是,当代大学生发展和建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道德价值时,应注意保持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体道德价值的一致性。 三、非道德化观念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的发展充满了矛盾。他们在深刻反思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价值意义,并以此建构自己的道德价值体系时,又在某些道德方面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认为在现实社会中没有统一的伦理观、价值观,也不存在道德追求和道德完善。有一些大学生注重享受、看重实惠和现实利益,而淡漠了对道德与人格的追求。如在恋爱婚姻道德上,有一些学生主张性行为无所谓道德与不道德,而是要摆脱“道德的约束”去追求“性解放”。在职业理想上,很多大学生择业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经济收入,其次才是发挥专长、工作地点和工作舒适程度。虽然许多大学生认为分配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但到毕业分配时就并非如此了。在对待公共财物上,损害公共财物的现象并不罕见,在图书馆里偷书、撕书也时有发生。在遵纪守法上,一些学生法律意识薄弱,个人主义色彩浓厚,自私自利思想突出。一些学生认为考试作弊、酗酒打架、逃学、夜不归宿等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是正常的,相反遵纪守法人却被视做“伪君子”、“假正经”,目的是为了追逐名誉,捞取资本而已。在当代大学生当中,有一些人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把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则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一些学生认为学习就是拿文凭,交友则看对方是否能为我所用,甚至有人入团入党为的只是分个好工作。现实表明道德虚无的非道德化观念在当代大学生当中有一定的市场,这种状况将严重地腐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虽然非道德化观念的侵入和存在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伴而生,但这并非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相反却是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不良因素。当代大学生之所以一面痛斥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并呼唤道德的复归,一面又在自己的道德行为选择中采纳虚无主义倾向,其主要原因就是对市场经济理解的简单和肤浅,盲目接受伴随改革开放流入的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享乐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