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22)11-0019-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同时提出要“坚定地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指导人们社会生活行为和社会生产活动的价值标准,也是人们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依据。价值观渗透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之中,留存在社会精神价值体系内部,与人们的道德觉悟、价值体系和文明水平密切相关。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即便在同一个社会系统中,价值观也因人们所处的时空条件、经济状况、社会组织结构和交往方式的不同而具有多样性。从文明的视角看,价值观是文明内部的决定性因素,是塑造文明的基因,也是保持文明独立性和进行文明区分的内在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核,它的提出确立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标准和方向,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转型获得了价值确定性和本质规定性,不但有助于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文明的提升,也有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和进步。 一、价值观是文明发展的内在标尺 价值观是贯穿主体精神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代表主体价值认知的思想观念,也是反映主体对价值事实或价值对象产生效用评价、关系判断和意义反馈的基本范畴。在特定的社会系统中,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2]113。按照美国社会学家塔尔卡特·帕森斯的解释,价值观所代表的标准有四类,即认识标准、欣赏鉴别标准、选择行动标准和道德标准。[3]12毫无疑问,这四个方面的标准都是存在于或发生在主体自身思想和精神世界中的价值活动的评价尺度,其评价的对象既可能是自然物,也可能是其他主体对象,既包括主体的内部世界,也包括主体之外的外部世界。人们通过价值观对自身思想行动和外部事物对象进行价值判断,并由此产生道德的、审美的价值评价。由于从价值观所产生的价值判断与主体对人生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生的追求和愿望,也反映了对人生中具体事物和对象的根本价值判断,因此,对特定主体而言,价值观既是其人生观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人生观的具体反映。 文明是对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称。在中国文化和思想体系中,文明常用来表示社会的开发状况和发达程度,尤其是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所达到的质量高度和美好程度。在西方文化和思想体系中,文明最早是指公民的品质和社会生活的规则。18世纪后,文明即被用以指人类社会将要达到的那种有教养、有秩序、公平合理的高级发展阶段,即人类的开化状态和国家社会的进步状态。从总体上看,现代中西方社会对于文明的理解大致相同,都是指与野蛮、蒙昧相对立的社会开化、人类进步的发展状态,特别是社会文化的进步程度和社会文明的水平。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对人类文明历史作了考察,并把文明划分为作为地理区域的文明、作为社会的文明、作为经济的文明和作为集体心态的文明。他指出:“一个文明既不是某种特定的经济,也不是某种特定的社会,而是持续存在于一系列经济或社会之中、不易发生渐变的某种东西。”[4]54实际上,文明是一个高度综合化的范畴,文明的构成也有多种要素。而且,标志某种文明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的内容指标也有很多,但不管有什么内容指标,价值观都是其中最内在、最根本的指标。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在用以显示文明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的要素和指标中,价值观作为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标准,集中凝结和代表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文化的精华。文明的核心是文化,而文化的核心则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文明得以区分的标尺,也是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因。换言之,正是在价值观的支配下,人们才获得了从事文明创造、推动文明发展的动力、方向和目标。 有学者指出:“态度、价值观和信念,有时笼统地称之为‘文化’,它们在人类行为和进步的过程中,无疑起着作用。”[5]43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指出:“迅速前进的文明完全被归功于头脑,归功于脑的发展和活动;人们已经习惯于用他们的思维而不是用他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当然,这些需要是反映在头脑中,是进入意识的)。”[6]996当然,恩格斯这里重点是强调人们思维意识的发展对于理解世界即形成世界观的价值,但无疑也意味着思想意识对于改造世界和创造文明的价值。事实上,价值观是一种强大的共同意识和稳定的集体意志,人类在改造社会和创造文明中始终无法逃脱价值观的支配,就像人类无法离开头脑进行思考一样。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就像镶嵌在人们思想和精神系统中的芯片一样,制约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实践行为,从而也调节着人们或消极或积极、或慵懒或进取的行动取向。文明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内在于人类文明系统中的价值观贯穿和渗透在主体创造文明的活动之中,是支配文明发展的核心性的精神要素。因此,在创造文明的活动中,价值观的差别也造就了文明样态和文明程度的差别。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阶段看,封建主义的农业文明孕育了农业社会的价值观,同时也受到此种价值观的支配。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孕育和产生了工业社会的价值观,自然也受到该价值观的支配。社会主义社会倡导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正是在这种价值观的支配下,社会主义社会才可能创造出社会主义的文明成果。由此说来,不同文明社会与其所奉行的价值观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价值观作为社会精神文化内核,与文明社会的类型以及社会文明的根本性质和发展状况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