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21)05-0102-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这切中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着眼点,即应贴近学生,回应和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其专业化水平是满足学生需求和期待、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中树立崇高理想、练就过硬本领、砥砺时代担当的需求,以自身的学识、修为影响、带动和感染学生,进而实现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根本指向。 一、从历史维度认知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辅导员工作始终围绕着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时刻将立德树人重要使命摆在首位、扛在肩上,专业化发展是辅导员高质量、高水平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辅导员制度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萌发到成熟的跨越,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条件保障和资源支撑也得到长足发展。 1.专业化的萌芽期。1952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要求高校设立政治工作机构“政治辅导处”,配备若干名辅导员。[2]清华大学于1953年率先设立“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选拔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这标志着政治辅导员制度在我国高校的创建。从创立之初,组织开展党团活动等思想政治工作构成了辅导员工作的主要方面。在这一时期,协助党团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职责,开展政治工作所需具备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本领也自然成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着眼点。 2.专业化的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期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各行各业的青年人才积极投身国家建设,这也赋予辅导员工作更为丰富的内涵。在这一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快速恢复和重建,进入发展的快车道。1980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规定了政治辅导员不仅要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坚持业务学习,有的还要担负了一部分教学任务。[3]可以看出,辅导员的工作内容逐渐从政治工作向教育教学等业务工作延伸。20世纪80年代初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命题的提出,推动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科学化轨道。[4]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长足发展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学术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的《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了全面要求,推进了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5]随着一系列重要文件的陆续颁布,高校辅导员任务和职责的界定愈发清晰。 3.专业化的跨越期。进入新时代以来,作为移动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年学生进入高校,其学习、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样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指明了培养时代新人的方向,这对辅导员专业化提出了更强的时代性、发展性和实践性要求。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要将其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2017年修订通过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进一步强化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工作职责更加清晰明确。辅导员队伍既是回应学生发展需求的供给侧,更是塑造时代新人的生力军,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与学生的成长成才高度耦合,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与学生发展成长的需要深度交织。 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偏离状况分析 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进程中,辅导员在认知与实践层面对专业化发展存在的偏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偏机械化倾向。政治性是辅导员职业的核心特质,也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根脉所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表述高频出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体系中,绝大多数辅导员也都认识到了引领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政治性的要求之下,辅导员要避免程序化、机械化的倾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把政治引领贯彻落实在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6]忽视学生需求便等同于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犹如空中楼阁。未能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过程中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泛业务化倾向。目前辅导员队伍的学科背景较为多样,拥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背景的辅导员比例并不高,并且与这些相关学科的专业教师相比,辅导员队伍在学历水平和学术积淀等方面处于劣势。先天的学科背景的多元性以及后天的理论水平势差都容易使辅导员对自身专业化发展产生一定的职业自卑心态,在理论问题面前产生“望洋兴叹”的无力感,在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修养向度产生本领恐慌。而与之相对的是,辅导员长期深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工作中,对于处理应对学生管理和培养的各项日常事务方面拥有更强的驾驭能力,同时日常的学生事务性工作客观上也占据了辅导员工作的大部分精力。因此,受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化发展路径依赖等因素的多重制约,辅导员在确立个人专业化发展方向时,容易陷入重回应学生需求轻价值引领的误区。再加之高校中普遍存在着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领路人匮乏现象,长此以往,会导致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方向模糊和章法失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