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20)3-0140-05 话语是语言符号和价值观念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关键要素,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重要链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方位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现实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既是破解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难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认同为价值旨归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和传播力,需要在创新话语理念、丰富话语内容、调整话语方式和强化话语主体能力4个着力点上开展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从而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一、着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话语理念是指话语内容、话语载体形式等背后深层次的根本性想法是什么,“怎么想”直接决定着“说什么”“怎么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创新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思想基础,需要实现“3个结合”。 (一)“单维强振”与“多维共振”相结合,实现话语协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武装学生,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形成与社会发展相符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9-10用理论的彻底性、政治性、思想性征服、引领学生,必须要不断壮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多维共振”中实现“单维强振”。“单维强振”即强有力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引导,教育者力图用自己的年龄优势、知识优势和思想优势,用科学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来说服学生,用鲜活的故事和巧妙的话语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引发学生心理共鸣和思想振动。“多维共振”是指话语交往中多元思潮的激荡,在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交流交融交锋中,学生接收到不同的信息和思想,并发出自己的声音和观点,两者相结合在兼容并包中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势引领,使教育的外部振动与师生的内在需求同频同向。新时代大学生有思想、有主见、敢发声,渴望相对平等的话语空间,所以主流意识形态和学生价值观之间要建立对话引领并实现共识的通道。教育者既要“强”发声、发“强”声,又要鼓励教育对象“多”发声,通过创设平等、自由、理性的对话场域,在相互理解和接纳中建立民主、平等的话语秩序,实现主体之间的话语协同。 (二)“大水漫灌”与“精准滴灌”相结合,实现话语匹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3]432,要将面上的大水漫灌与点上的精准滴灌结合起来,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针对性作为实施“精准思政”的切入点。“滴灌”最初是指农业领域的一种灌溉技术,主要特点是精准、持续、高效。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下,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表现为对个体的主体性尊重、差异化对待以及个性化发展,这和“滴灌”理念不谋而合。“漫灌”是面上铺开,而“滴灌”则是点滴指导,因人而异地开展教育。“滴灌”作为一种细致入微的个性化、精细化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真正下沉到学生当中,了解掌握学生的不同特点,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分众化地实施精准教育。话语承载着育人的使命,“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通过“滴灌”式的话语沟通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所以教育者针对不同的学生说不同的话,以适配性强的话语差异化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以话语匹配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三)“上接天线”与“下接地气”相结合,实现话语融通 当前,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与复杂化的现实问题叠加,我国意识形态风险已经处于“高位状态”[4],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实际效果造成冲击。思想活跃、关切现实的大学生群体,喜欢听中国话、听青年话,听通俗易懂但内涵深刻的活泼家常话。“训练、培养和教育要是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5]292。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需要接“天”连“地”,实现从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向富有特点、充满情感的生动话语方式转换,从而深入到学生思想深处。话语转换的标杆就是习近平,他特别擅长娓娓道来、触及心灵,用大白话、大实话解疑释惑,他在讲话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就是打比方、举例子,让故事来讲理、让事实来说话、让事例来说明,既有高度又接地气,既和风细雨又掷地有声,让人想听、愿听、爱听,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比如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来讲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用“缺钙”“软骨病”来形象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信仰的不坚定,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经典的比方来阐明绿色生态思想,用“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样朴素的语言来表达奋斗向上的状态。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构建本土化、群众性的但富有穿透力、冲击力和动员力的语言系统,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日常生活的“无缝”衔接,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