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涉及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精神生活领域。“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①人们的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制约和影响的,而社会存在就是人们的现实的能动的生活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们紧紧抓住价值观建设这一重要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系统梳理总结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20世纪80年代价值观问题的反思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开拓 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逐步推进的,主要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价值观问题的反思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开拓。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所提出的共同理想教育,成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的根本主题。在实践上,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典型形态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载体。 价值观问题从哲学上讲属于价值论研究的范畴。价值论是19世纪以来西方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十九世纪以来,价值论成为显学一方面是人们对其他人如何生活的关注日益增加,另一方面人们对存在于社会内部的价值缺乏一致的看法。如果每个人对生活中什么东西是重要的、应该做什么问题的看法一致,那么价值问题就永远不会被提出来”。②同样,价值和价值观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学术界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呼应了中国社会现实的发展需要。从现实上看,当代中国人对价值观问题的讨论是以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和“潘晓的来信”③为标志拉开了序幕。邓小平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四人帮’对教育事业的破坏,不仅造成科学文化的教育质量惊人下降,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败坏了学校纪律,腐蚀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风气”。④“文化大革命”后遗症对有激情有理想的青年一代影响很大,他们感觉到眼睛所看到的事实和头脑里所接受的教育形成了尖锐的矛盾。1980年5月《中国青年》刊登了“潘晓的来信”,一石掀起千层浪,在全社会引起一场人生观、价值观大讨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领域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个影响深远的鲜活案例。《人民日报》1980年6月10日第一版率先刊登了这场人生观大讨论的消息,并在稍后的7月29日第1版上积极评价了这场讨论,称其“恢复了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好传统,很值得重视”,“为活跃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很可贵的新鲜经验。”⑤如果说关于“潘晓的来信”的讨论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冲突的一次集中体现,那么爆发于1988年的“蛇口风波”,⑥更是一场人生价值观大辩论。“人民日报关于‘蛇口风波’的讨论,在全国报刊中掀起了评论这场风波的热潮。自8月中旬到11月中旬,全国几百家报刊纷纷就此发表文章,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改革,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⑦ 以上的讨论和辩论表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早就敏锐地认识到价值观念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第一次出现了价值观念的提法:“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能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振奋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用几代人的努力建设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考验。”⑧在这里,价值观问题是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性开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决议》是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其中一个突出贡献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这一重大命题,并将其表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进一步指出,“为了实现这个共同理想,一切有利于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积极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积极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积极思想和精神,都应当加以尊重、保护和发扬”。⑨从此以后,共同理想教育就成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的根本主题,价值观建设就是要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价值观建设关于共同理想的教育,是在正确处理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个最高理想都是我们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⑩而且在价值观建设上,《决议》还指明了共产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的关系、先进性和广泛性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全社会的价值观建设,在承认按劳分配拉开合理差距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人们正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正确关系以促进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弘扬。同时,在全社会提倡“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站在时代潮流前面,奋力开拓,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崇高共产主义道德,并要求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11)一言以蔽之,精神文明建设倡导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出发,坚持“鼓励先进”与“照顾多数”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和创造精神,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这就为新时期的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根本理论遵循和重要价值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