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行为导向,从概念上来讲,就是用某种行为及其效果去启迪、影响人们促使人们思想认识发生变化,从而自觉地采取相同或类似的行为。从意识和存在的关系上讲,无论是正确的思想,还是错误的思想,都属于社会意识,而人们的行为则属于社会存在。行为导向就是以社会存在影响社会意识。 从主观意识上说,行为导向可分为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导向和非自觉的(无意识的)行为导向。从本质上讲,又可分为正确的行为导向和错误的行为导向。从层次上看,行为导向可分典型行为导向和非典型行为导向。总之,这些对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有影响作用的行为都具有导向作用。在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行为导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工作中坚持的原则是运用正确的行为导向,避免和克服盲目的错误的行为导向。这种工作方法既不等同于以身作则法或以情动人的感化方法,而是这几种方法及其他行为方法的综合与概括。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它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行为导向有助于农民思想的转变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常常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并且用以指导实践活动,许多农民的思想是重感性知识而轻理性知识。常常是以眼前的直接的事实作为推理的前提,并且多数时候是用归纳推理的形式,推出相应的结论,从而做出行动的选择。比如在近几年进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时,象玉米“大双覆”和“大双直”的高产经验早已得到科学的论证,实践也很好证明。可是许多农民不是马上接受,而是反其意而推之:“高产我没看见,所以尽管我处是积温适宜,土地适宜,也要等别人推广了我再干”。等到有少数人推广了,有了看得见的事实了,他们才得出结论,这是真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见兔子不撒鹰”。针对他们这种形象思维考虑问题,而不善于用抽象思维考虑问题的思维形式,我们在全县广泛树立科技示范户,在村屯树立各方面的先进、优秀的典型,尽快给农民提供可信的推理依据,使他们尽早得出科学结论,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行为导向有助于拉近干群关系 在农村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主要是干部、党员)与被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主要是农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是通过社会行为互相作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这种关系和影响,不仅仅是通过语言交流,更主要的是通过行动。摆渡乡梨树村党支部书记宿士国,除了按春定合同完成任务外,每年都超额向国家交粮、甜菜等。从而带动他所在的村屯年年第一个完成任务。实际上,这位支部书记是很好地运用了行为导向,做了思想工作。他没有夸大或扩大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对立性,而是充分利用二者之间的联系性,以自觉的正确的行为去积极影响、引导农民群众。 三、行为导向有助于破除保守心理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的发展变化,市场经济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已经使许多农民思想发生了改变。但有些农民的保守心理还是比较严重,思想僵化,光靠说服教育,一时难以克服,而采用行为导向方式加以引导,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县从去年开始要求,县、乡、村、屯都要建立不同类型的科技园区。县、乡、村领导要亲自抓,亲自指导,亲自培育,形成三级科学典型群体,以加大农业科技的辐射力度。县、乡、村三级都进行“春天看墒情、夏天看苗情、秋天看收成”的三次参观比较。通过参观,教育了那些不愿积肥、秋翻、播种新品种及采用玉米大双覆、大双直和水稻旱育稀植等农业高产新技术的农民。破除了他们的保守心理。使他们通过参观比较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进而确定了今后的行动方向。 四、行为导向有助于克服攀比心理 在农民群众中,还比较普遍存在着攀比心理,有些人不是在发展生产上、在勤劳致富上同别人相比,而是在个人利益得失上同别人攀比。他们的心理是:吃亏的事不能先干,有占便宜的我就不能吃亏。这是一种消极的攀比心理。这种攀比心理在粮食征购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针对部分农民一攀党员干部,二攀干部亲属,三攀“钉子户”的攀比心理,各村支部首先在村民大会上公布党员、干部、干部亲属以及其他农户的粮食合同任务数;然后把农户的送粮回单、合同任务尾欠数每天公布一遍;最后,在兑现粮食合同时,将兑现结果公开。这种“三公开”的作法即是行为导向。通过公开化的行为,改变部分农民的错误认识,让他们认识到粮食征购政策的严肃性,党员干部的无私性,党支部完成任务的坚定性。由此,“三公开”产生了行为效应,怀有攀比心理的人失去了攀比对象,便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 五、行为导向有助于化解逆反心理 农村改革以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然而,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由于考虑不周,工作不细,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致使一些农民情绪不顺,不理解,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持有这种逆反心理的农民,往往对党和政府的政策及各项工作任务,表现出对抗性的心理趋向。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化解和平抑这些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才能使党的各项农村工作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才能缓解农村干部与农民群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如我县前些年有个村,由于村上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不把政策向群众宣传好,而是每项任务都对群众来硬的,采取罚款等手段强制执行,群众反响强烈。针对这种情况,乡党委果断决策,撤换村干部,由村民进行公开选举,选出群众感信高、信得过的村长。党委又派出群众经验丰富的乡干部兼任支部书记。改换后的村班子,作风过硬,工作认真,积极为群众办实事,了解群众的疾苦,主动与群众打成一片,在群众中树立了干部的良好形象。村干部以自己的行为感化他们,使群众走上了正确的勤劳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