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民族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质量。鉴于此,培养合格的少数民族教师,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师范院校民族部(班)的当务之急。本文拟从青海教育学院民族部针对少数民族成人学员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作一探析。 我院民族部自1981年开始招生;1983年正式成立,至今已培养毕业(结业)学生共600名。根据追踪调查表明,90 %以上的毕业学员能熟练地用双语授课,成为教育战线的骨干;有的还走上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岗位,深受广大农牧区群众和学生的欢迎。 但是还要看到,由于少数民族学员大多来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牧区,受地域观念、教育程度及宗法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给高校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大力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民族教育振兴和民族经济振兴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民族学员大多来自四川、甘肃、青海三省的农牧区中、小学。他们都是近几年从所在州县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基层学校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高校的。由于他们来自比较偏僻的农牧区,受历史等诸多原因影响,加之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比发达地区落后,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这就是民族学员共同的特点,同时也需要国家政策的照顾。为此学院对学员实行三年制授课的教学计划。首先要学习一年的中学数理化基础课,然后进入后两年的专业学习阶段。因此补上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是与教学工作相一致的,否则就会出现德育工作上的断层现象。同时也会导致德育与教学工作脱节。作好这一工作有必要对少数民族成人学员的心态作一剖析。 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少数民族学员总体上是好的,他们除了具有本民族的坦率、憨厚、质朴、勤劳、勇敢、富有群体感和艺术爱好等特点外,还颇具时代责任感、光荣感和新奇感,求知欲强。但也要看到,在许多学员身上存在着若干消极的、不健康的心态。 1、失落感。有些学员在民师学习阶段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有的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单位的骨干分子。进入大学后在人才汇集的同学中却显得平平,内心不服气;也有些同学由于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而成绩下降;有的对所学专业和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缺乏认识和志趣,认为“走对了路,进错了门”;还有的由于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生活小圈子而产生了孤独感,整天郁郁寡欢;再加上双语理科作业比较多、课外活动时间少等。这些都会使某些学员情绪低落,牢骚满腹,思想苦闷,锐气顿消。 2、优越感与安全感。 有的学员感到自己是激烈竞争中的“胜利者”,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这种优越感使他们飘飘然,觉得高人一等,目空一切,对一些正确的引导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也有某些学员认为,上了大学,进了“保险箱”;个别学员的精神面貌差,学习不刻苦,得过且过,喝酒、玩乐、访友待客,闲聊闲逛,早晨睡懒觉不出早操,盲目追求异性,寻求刺激。根据调查发现40%的学员认为上学的主要愿望是为了“拿到文凭”,因而少数学员对学习漫不经心,抱着一种“混”的态度,对考试作弊现象满不在乎。这种安全感反映在职业思想方面,认为“上学是为了将来换个好工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其它因素。由于成人学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拖累, 诸如经济负担、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社会应酬、个人恋爱问题,以及由于年龄大记忆力减退等,这都给学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应当特别指出,一些民族学员从比较封闭的环境进入大学,使其在民族传统熏陶下养成的那种粗犷、豪放的性格一定程度上受到学校学习纪律、时间观念及其他规章制度的约束,还有语言、生活习惯等等,致使一部分学员在心理上缺乏承受能力。另外随着环境的改变,精神生活领域的骤然扩大,使一些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为好;加上青年固有的猎奇思想和赶时髦的心理,他们对过去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产生了探索的兴趣。但由于马列主义基础水平不高,缺乏正确的鉴赏能力,往往容易受资产阶级思想及其不良思潮的影响,分不清是非曲直,既容易受到社会信息中积极因素的影响,也会被其中的消极因素所左右。例如有的学生对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不加分析,欣赏备至;有的人读了资产阶级人物的传记,无比佩服,以此作为学习的楷模;有的在书中接触到宗教的人生哲学,盲目相信;也有的读小说着了迷,以致废弃专业学习,出现好几门功课不及格的现象;极个别的被一些情趣低下的刊物弄得神魂颠倒、盲目仿效。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恩格斯曾经说过,青年的性格是时代的性格。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和时代感,内在力量和外在力量的作用及制约,使得他们成熟与稚嫩、多思与肤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积极与消极的心态困扰一团。对此,我认为:面对少数民族成人学员的上述特点,只有遵循民族学员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才能逐步形成符合民族成人学员特点的社会主义德育新格局。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使学员逐步树立起共产主义世界观。系统地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教育,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对民族学员形成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理论基础。当前,民族成人学员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知识的贫乏是一个普遍现象,这同他们未入高校前所受的教育中存在的缺陷有关,达不到其他成人学员所具有的水平,造成了一种断层现象。现在为了弥补这种断层,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必须对马列主义教育作认真的改革。 首先,认真的调查了解学员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实际水平,摸清学员的思想脉搏,这样就好对症下药。就是说,在注重对学员共性教育的同时,更注重个性教育,这样我们学员的心智发展会更加健全。其次,还要引导学员中的先进分子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对那些政治上一贯表现好、积极要求进步的学员,应鼓励他们申请入党。再次,将少数民族学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未来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结合起来,防止思想教育与其它教学工作脱节。这样当他们面对坎坷的人生时,就不会那么惊惶失措,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