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6)01-0115-003 2014年,“慕课”开始进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领域,虽然势头没有其他领域那样凶猛,但也可以说迅速兴起,在一些名校的示范影响下,各地院校也紧随其后。然而,其发展状况也和“慕课”在美国的发展趋势相类似,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由热趋冷。各种教学改革探索都是积极、有益的,成功的经验和探索的教训都是宝贵的积累。作为多年从事思政课教学、研究的教师,笔者拟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思政课改革和“慕课”教学形式的关系进行客观的理论探究。 一、“慕课”教学形式是否符合思政课的性质和特点 “慕课”的兴起与课程的性质有内在联系,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一些课程中具有良好的成长基础。这类课程的特点是:(1)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如自然科学的课程;(2)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课程,如文学、社会学等课程;(3)由明星教师执教的课程;(4)学生以接受纯知识性内容为主,考核标准易掌握、程序简单、通过率高的课程。 思政课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性质的体现,反映了国家意识形态,是中国社会主义大学特有的课程。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史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为主体内容,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对话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思政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必须有相应的教学形式与之配套,以实现课程性质、特点和形式的一致性。认为一种教学形式一贴上“现代化”标签,就具有“普适性”,适用于任何性质的课程,或者认为谁不搞“慕课”,谁就不具有现代观念,谁就跟不上时代潮流,这是不从思政课性质和特点出发,没有自己独立思考和研究,带有“跟风”嫌疑的看法。 关于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有不少学者认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主要围绕着两种教学模式展开:一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二是以学生的“学”为主。在思政课教学改革历程中,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其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教师的“教法”,即“教什么”“如何教”等。长期以来,我们在研究“如何教”的同时,较少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问题。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借鉴教育技术学的WebQuest、NTeQ和PBL等模式,一些思政课教师开始尝试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对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做出以上的描述是不客观、不全面的,有明显的简单化倾向。把“教”和“学”对立起来作为教学改革的两种教学模式并不符合教学改革本身的内涵。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向参与的活动,教学方法改革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对“教法”的研究和改革,实际上是和对“学法”的研究和改革联系在一起的,“教法”的改革和变化,一定会带来“学法”的改革和变化,否则“教法”的改革就没有实际意义和效果。比如,上海大学思政课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是“教法”的改革,也内含着学生“学法”的改革,用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理论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具有主动性、积极性,这就是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体现。这种“教法”和“学法”相统一的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被评为2014年国家教学改革优秀成果二等奖。思政课改革从来就是“教”和“学”成为一体的,现在简单地把教学改革划分为以教师的“教”为主,或是以学生的“学”为主两种教学模式,并与“慕课”这一教学形式联系在一起,这不是真正对问题实事求是的研究。 在“慕课”改革的热潮中,教学行政主管部门的认识比较清醒,始终保持科学、冷静、务实的态度,对思政课的“慕课”改革既允许进行探索,又不“一刀切”积极推广,而是让实践来作出检验,在实践基础上再作出判断。这是在深刻把握思政课性质和特点的前提下,实事求是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正确态度。 二、“慕课”形式是否遵循思政课教学规律 研究“慕课”教学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文章中,有一个共同特点是论述“慕课”教学形式对思政课带来的挑战和冲击。一是现代教育技术对思政课教学观念和定位的冲击,即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二是教学的现代形式中“微课程”“翻转课堂”等对思政课教学形式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即教学模式的转向;三是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的严峻挑战,即队伍建设目标是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还是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助教教师“三位一体”的专业化团队。这些研究有力推动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进一步引发了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的深层思考。但是,对于“慕课”改革与思政课性质、特征、内容关系的研究则很少涉及,特别是对“慕课”改革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各方面的制约因素,以及如何解决、是否有条件解决等问题的研究更是基本上处于“无语”状态。因此,“慕课”改革要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可,要做的研究和事情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