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15(2015)03-0021-05 公民具有正确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挺立的脊梁。古往今来,任何国家,增强社会价值共识,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都重视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引导。诚信是人类的普遍道德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公民理应树立和积极践行的道德价值准则。 一、倡导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正当性 “人是一种多维的存在。……是一种理性的存在,一种历史的存在,一种文化的存在。这种种存在固化为个体的生命心智、思维禀性、情感倾向、意志品质,个体也就获得了一种实在性与生存的权利。因此,人不仅是一种事实性的存在,而且是一种价值性的存在。”[1]人的理性、意识、思想等特征,使人不仅追问生命、生活的意义,而且也要追问行为的价值理由,即行为的正当性。无疑,人的生活和行为需要某种价值的支撑和文化的归属。人生活在意义世界中的价值特性,决定了其对行为规则合理性的诉求。为此,富有成效地培育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使社会成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准则,首先需要阐明提倡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理由。质言之,任何价值原则,要想获得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和自觉服膺,都需要具有正当性。正当性意指合规律性具有合理性,合规则性获得合法性,在合规律性、合法性的基础上,具有正确性、肯认性和信服性。无疑,诚信的正当性,是社会成员认同与践行诚信价值原则的前提。 1.诚信是“自然本性法则” 诚信是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统一。自然万物的本性是客观实在性,人对事物客观实在性的真实反映并按照真实要求待人接物,就是诚实道德律令。为此,“诚”有三层意蕴:一是在本体论上,指自然万物的客观实在性,即“天道”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如韩非所言:“道者,万物之所然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2]故我国古代典籍《中庸》道:“诚者,天之道也”。[3]二是在认识论的意义上,指对“天道”的客观真实的反映,即“人道”效法“天道”的真实性,尊重客观规律。为此,《中庸》道:“诚之者,人之道也”。[3]三是在价值论的意义上,指尊重事实和忠实本心的待人对物的规范要求,即真实反映事物求真,真诚待人求实,既不自欺也不欺人。故朱熹言:“诚者,真实无妄之谓。”[3]“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4]综上所述,诚实是客体的实在性与主体真实反映及其尊重实在性的统一。故而,孟子曰“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5]朱熹注解为,“诚者,理之在我者皆实而无伪,天道之本然也。思诚者,欲此理之在我者皆实而无伪,人道之当然也。”[3]人们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做事实在,为人不虚假,自然衍生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有约必践的信用道德要求。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诚”和“信”互训:“诚:信也,从言成声”[6],“信:诚也,从人从言。”[6]由此可见,诚信不是社会强加于人的规定,而是自然万物本性的道德要求。 2.诚信是“生命存在法则” 人作为生命有机体,生物机制决定了人的物质需要性。大自然没有恩泽人类坐享其成的生活,人类只能通过劳动满足生命体的需要。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尊重规律的诚实劳动,关系着人类生命的存在样态及其质量。劳动作为物质变换的手段,其维持人类自我生存和发展的积极价值,是在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对人类正当需要的满足。尊重自然规律、满足人类的正当需要,内蕴了对人类诚信的道德要求。一方面,诚信要求人们在满足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过程中,按照事物本性做事,不能背离客观规律,反对急功近利的弄虚作假;另一方面,诚信要求人们尊重生命的健康和安全规律,反对丧尽天良的唯利是图。一言以蔽之,毒奶粉、毒胶囊、地沟油、染色馒头、劣质工程、破坏环境等非诚实劳动,对人的生命构成极大危害。所以说,诚实劳动不仅是人们干活出力而不偷奸耍滑,更在于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中,对客观规律的尊重而不作假牟利。食品安全、工程质量中的诚信问题,实则是人类的自我伤害和残杀。显然,真实反映事物求真,竭力而为求实的诚实劳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生命法则”。 3.诚信是“社会门槛原则” 诚信是为人处世之道。道德是人有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人认为,人异于禽兽,在于人知礼义,讲道德。所以,人们常把那些丧尽天良、泯灭人性的恶人,斥责为“禽兽不如”。诚信是人的基本德性。凡是人,都要讲诚信;不讲诚信者,徒有人形而无人性。我国古籍《春秋谷梁传》曰:“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言之所以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为道?”[7]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忠于本心表达真实思想并坚守承诺,是人应该具有的态度和品行。为此,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8]陆九渊说的更直白:“人而不忠信,何以异于禽兽者乎?”[9]所以,人们出生后一明事理接受的最早道德要求就是不说谎、说话算数等诚信道德教育。因为人是具有各种社会关系的、必然要进行交往的社会人。人是通过“社会化”完成其从生命体的自然人到具有社会角色的社会人转化的。人的社会化,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了知社会交往规则。说实话、不欺骗、守诺言、履行合同等,是任何一种社会秩序的核心因素。[10]所以,孩子一懂事,大人们首先要对孩子进行诚信的规则教育,以便使其融入社会生活中。在这个意义上,不说谎、说话算数等诚信要求,是人们步入社会的门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