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是其不断得以培育和践行的基本前提,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①。与任何一种价值观认同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至少包括三个层面,即认同主体、认同客体、认同路径。其中,认同主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活动中最值得关注的因素,也是认同最终能否取得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首先就必须正确厘清谁是认同主体这一基本问题。 从逻辑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社会共同体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共有和共享,并最终将其作为价值共识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②。因此,全体社会成员及其所属群体,无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主体。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很多学者对于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主体、因而也是其认同主体言及较多,而对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不同主体,特别是理性把握不同主体的认同地位、作用和现状则很少论及。事实上,在转型期“四个多样化”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存在着多种认同主体,且其价值主体未必完全是认同主体,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对此,《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发挥社会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景象”③。本文试从宏观的群体视角,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六大认同主体作一简要分析④。 一、认同主体之一:基层工人、农民群体 工人、农民绝大多数生活、工作在基层一线,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主要依靠力量,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践行的主体力量。 1.基层工人、农民群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践建构主体 首先,该群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践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主要取决于基层工人、农民群体。这是因为,从人口数量来看,该群体、特别是农民群体仍然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社会阶层,而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农民工阶层,事实上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力量。从价值期待来看,该群体比任何其他阶层都更加渴望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其生产生活实践也最直接、最丰富、最具有生命力,更能够代表和体现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接受感。从社会地位和作用来看,该群体既是我国政治意义上的主人翁,也是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其思想和行为对其他阶层影响深刻,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集中反映了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因而无疑是这一认同实践的主要依靠力量。 其次,该群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建构主体。从本质上看,认同既是一个理论接受过程,更是一个理念建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被主体积极认可、主动接受,并不断转化为自身的思想,才能影响和指导自身行动,而理论本身也才能够被逐渐发扬光大。当前,随着社会结构和利益结构的不断调整,该群体的利益诉求和表达正逐渐增多,由此形成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不仅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主导价值观凝练生成的重要依据,而且其利益诉求能否得到有效反映和维护,利益表达是否渠道畅通和行之有效,恰恰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能否赢得其内心认可和接受的基本因素,可以说是该认同能否有效建构的现实坐标。 最后,该群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成效的检验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得到广泛认同、成效如何,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工农群体最有发言权。作为当代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认同实践最丰富,且与其他社会阶层联系最紧密,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又大都是其中的重要成员,因而其价值取向和选择无疑最具有社会代表性,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赢得广泛认同的检验尺度。同时,该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方式和程度如何,既能够为进一步推进社会认同提供现实依据,也可以为有效矫正认同偏差提供经验参考。 2.强化利益引导,有效提升基层工人、农民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认同 虽然基层工人、农民群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践和建构的主要依靠力量,但却并不意味着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群体就能够完全高度认同。从现实来看,当前该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认同度较低,且其认同具有明显的务实性。有调研报告显示,虽然大多数受访者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不同职业的受访者得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中务农人员认同得分最低,显著低于工商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和在校学生等职业群体⑤。从认同率来看,工人、农村从业人员(即农民)、外出务工人员的认同率相对较低⑥,尤其是国企员工和农民的认同率远远低于学生、公务员等群体⑦。同时,该群体大都依据利益诉求、现实需要和自身体验等因素有选择性地认同富强、自由、平等、公正等观念,而对民主、文明、爱国、守法等观念的认同度相对较低。例如,在涉及国家应该为个人做哪些事的问题上,大多数工人、农民都选择了“能老有所养、像城里人一样有低保”“看病能不要钱或少花钱”“子女能上得起学、并能上好学校”等⑧。